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 第20章 三年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在我们手指间悄然流过。

    “行儿,这次县试我想让你去试试。”张夫子看着眼前出落的越发俊秀的弟子。心里十分满意。

    “你的学问在我这里已经饱和了,这几年你在学习上没有落下一次功课 。四书五经都已廖记于心。老师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你的了。你需要更好的老师。”

    张夫子有些苦涩的说道。

    “老师,不管我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你永远都是我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景行永远都会记得老师对我的教诲。”

    看着自己弟子眼里真挚的眼神,张夫子只觉得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即视感。

    “离考试还有四个月,你这段时间好好准备。”张夫子说完,就让他叫师弟李绍轩进去。

    这些年,学堂陆陆续续走了很多人,有些人觉得学的已经够用了,一年两年都从学堂离开了。于此同时也有新鲜血液的补充进来。

    现在第一批还在学堂的学生,都是打算科考的。

    大堂哥也在前年宣布从学堂结业了,李景辉今年已经快十三了。读书的天份又比不上李景恒和李景行。

    看李景辉是真的不想再读下去了,大家也都没有在劝了。

    李大海两兄弟经过这几年,走商赚的钱,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罗汉果和黑松露的进项。

    这两年,家里陆陆续续买了十亩地,在家旁边,还修了好几间房。现在李景行已经拥有自己的房间了,李大海还给他专门做了一个书房。

    大书柜和书桌是大伯和他爹一起做的。现在的书架上摆满了,李景行去李绍轩家抄写的书籍。

    书桌摆在窗户边,上面还铺着李景行写的文章。

    吃过晚饭,李景行就回到书房,继续提笔做起来列题来。

    这些历年真题卷,都是他和李绍轩这些年拜托书肆掌柜从府城带过来的。

    整套试卷共有四十多张,包含了贴经、墨义、诗赋、还有历年考的很不错的文章收录。

    李景行和李绍轩两人拿到后都爱不释手,张夫子也经常帮他们点评他们的文章。

    “行儿的文章,虽还不够文笔惊艳,但文章里言之有物,有自己的内核精神。让人忍不住信服你的理论是对的。”这都是你的加分项。

    “不足的点就是,对官府下达的政策和现在施行的政令有着很大信息欠缺。

    如果在考试时,没有紧跟时事的见解,是很吃亏的。”这就是农家子科考的弊端,光有天赋和努力还不够。

    还要有背景人脉,获得上京的第一手资料,不然遇到一道策论,你要是方向没搞对。

    主考官对你印象大跌,那就只能算你运气不好了。

    说完了李景行,张夫子看向了李绍轩。

    经过几年的成长 ,现在的李绍轩没有小时候那么白胖了。现在属于微胖类型,身高也和比他大一岁的李景行还高半个头。

    让李景行平常对此十分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轩儿,你的文章就很好点评了,那就是偏科,经济类的你写的妙笔生花,政治类的你就卡文。半天都写不出一句。诗词倒也还不错。”

    这次,本来张夫子是不打算,让小弟子参加的,但让他去蹭蹭经验。熟悉下县试的流程也好。反正李地主家也不缺这点考试银子。

    自从上次,张夫子提点过,自身的弱项后,李景行每天都要去县里衙门前,县衙每次有什么最新的政令都会贴在大门的西墙边。

    斑驳的告示栏贴着密密麻麻的红纸,都是一些以往的政令。以及歌颂朝廷丰功伟绩。

    李景行一躺下来,感觉收获不大,但也好过一点渠道也没有的好。

    李家人,看着这几年,小小的李景行学习没有一刻懈怠,严寒还是酷暑都在书桌前奋笔疾书。

    李大海对此非常的心疼,感慨,这读书真是比干农活还辛苦。

    有时候,李大海他们睡了一个回轮觉起夜,还能看到李景行房间里亮着的油灯。以及每日晨起,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嘴上也没停歇过。

    李家最近在纠结李景辉的事情,不知道是把他送到城里当个小学徒,还是去学一门手艺。

    因为李景辉识字,城里人很多都会收,李景辉自己则是说要跟着李大海和他爹一块去走商。

    当一家人都难以抉择时,李景行站出来开口道

    “要不 先让大堂哥跟大伯他们一块跑一跑,咱们可以去城里找一家店铺,最好带院子的。以后就把堂哥留在店里记账销售。售卖的东西,就以大伯他们去换来的山货为主。”

    李景行的建议,让赵氏大伯娘非常的心动,如果他家景辉在城里开店做买卖 ,说起来多有面,那过几年找媳妇不就容易都要多了吗?

    李大海一行也没有意见,毕竟现在家里的银子,在城里开家店也是没问题的。

    货路都已经打通了,只要把店一开,以后就省心多了。

    李有根也觉得这个主意好。马上就让李大海他们兄弟俩趁现在天色还早。

    去城里牙行问一问,有没有合适的铺子。

    “对了,把景辉也带上。他现在念完书了,也是个小大人了,这些事让他多参与参与,以后才能担得起事。”说完李有根还对钱氏使了一个眼色。

    示意她赶紧去掏钱。

    钱氏也不磨叽从箱子里掏出好几张银票,三张一百面值的和两张五十面值以及二十多两零散银子。

    零零总总算下来,总共也有五百两了。这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李家人,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钱,都有点不敢相信。

    还是钱氏从里面直接抽出来四百两,让两兄弟收好。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284/6591746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284/6591746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