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仙侠修真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6章 道士下山,将军哀伤
    墨林心意已定,背上竹篓,白猫安然入睡。手中握着一把桃木剑,剑柄上一朵未完全绽放的桃花,带着几分粗犷的美。

    他向来行事果断,说走就走,毫无犹豫。

    小和尚双手合十,跟在他身后,陪他走到下山的小径,轻声道:\"我和师傅徒步而来,累倒了三匹骆驼,两只毛驴。你独自下山,没有坐骑,如何长途跋涉呢?\"

    墨林微启眼帘,神情平静如水:\"这不成问题,山下有一匹老马,曾随家师走过红尘。小时候我喂养过它一次,自那次分别,已有十三年。这次重走旧路,它是最合适的向导。\"

    小和尚听后微笑,想问那老马还有多少力气,但终究没有开口。

    渐离和他又交谈许久,小和尚不知老和尚身在何处,反正也没什么去处,便决定留下静修。渐离对此也感到欣慰,回去为他换了一身道袍。换装后的小和尚,光头青衣,渐离调侃道:\"非佛非道,不伦不类!\"

    小和尚摸着戒疤,略带羞涩:\"生者食米,死者化灰,有何区别呢?\" 墨林点头赞同。小和尚指向白猫:\"它有名字吗?\"

    墨林摇头:\"我觉得它是我的猫,而我师弟坚持认为这是他的猫。他从小就爱抢我的东西,他曾给它取名叫麻仓,但我从不理睬,所以到现在它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既然以后要朝夕相处,有个称呼总是好的。\" 小和尚坚持要给它命名,墨林看着白猫,略微思考:\"那么,就叫它‘往复’吧。\"

    渐离闻言,指向无字碑的方向:\"周师兄,你还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墨林回答:\"路还没开始,心中自然有疑惑。\"

    无需多言,墨林大步流星地迈向下山的路。回头望向灵山之巅,渐离和小和尚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线中。

    山上,小和尚和渐离并肩俯视,看着那位年轻道士的青衫在云雾中渐渐模糊,直至消逝。小和尚模仿渐离做出道家的手印,一会儿又换回合十的手势,这才感到一丝自在。他指着山脚下问渐离:\"你的周师兄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的师傅要限制他的行动?\"

    渐离摇头:\"无人知晓,墨林和墨旋师兄在我还是婴儿时就抱着我上山。我不清楚他们和师傅的往事。但他和墨旋师兄一样,也像葛师父一样,就这样突然出现,又突然离开。\"

    小和尚低诵佛号,朝下望去,只见雾气弥漫,再难寻觅踪迹。他凝视片刻,启唇诵读:“变幻莫测如云,法则无常,人非永恒,事无定数。”

    “如此甚好。”小道童笑容满面。

    下山途中,墨林轻轻抚摸着白猫,未对渐离留下一句离别的话语,更无矫揉造作的姿态。他就这样冷漠地离去,然而脸上却显露出与世俗红尘相符的平静。

    行路间,他与白猫交谈,言语奇特,所幸无人能懂:“呵,若世人离别皆能如我般豁达自在,世间岂不是能少许多痛楚煎熬?”

    归去来兮依旧沉睡,无任何回应。

    然而,当墨林步出山岭,一股微妙的奇异气息扑面而来。

    每下一层山路,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墨林足下,云雾消散,飞鸟奔逃;越深入山谷,烈日暗淡,星辰微弱;走到半山腰,山峦隐匿,猿啸虎吼,树木断裂!

    这是不周山三十年一次的天灾,墨林避开灾祸,步伐稳健如初。他的发簪依旧歪斜,双眼半开半阖。白猫依然深睡,与周遭的混乱格格不入。

    “呵,你说是我下山改变了滚滚红尘的潮流,还是这纷乱动荡的世界,刻意塑造眼前的景象以迎合我?”

    归去来兮依旧沉睡,寂静无声。

    山中时光静好,行路的日子单调乏味。他偶尔远眺日月交替,俯瞰江河蜿蜒。不周山是神州大地的峻峰,目光所至,尽是江山瑰丽。

    在第五日的下午,他走到半山腰,遥望到一条壮丽的江流。江边孤城,大军环伺,气氛紧张如暴风雨来临前夕。

    一道黑色的影子从城后蔓延而出,沿着江水直入黑压压的军队。他揉揉眼睛仔细看,原来是一具具漆黑的棺材,密密麻麻地漂浮在江面上!

    接下来的数日,随着他不断下山,山下的景象越发清晰。江上的棺材奇观又出现了几次,道士并未在意。毕竟他曾做过挖师墓的荒诞事,这样的怪异场景对他来说早已不足为奇。

    十三日后,墨林离开了不周山,在山脚下找到一个驿站,于马厩内发现一匹老马。

    老马看到墨林,泪水盈眶,墨林轻轻抚摸它,感慨万分:“拐子,多年不见,你的体态依然那么迷人。”

    老马轻嘶一声,马厩边站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满脸油腻。他看见墨林,惊讶了许久,直到墨林轻轻拍打他的背部帮助他平息呼吸,脸色才稍有缓和。

    “是谁让你下山的?我就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

    壮汉叽叽喳喳喧闹,墨林淡然一笑,仿佛他们早已熟识:“初次相见,咱俩矮得连马棚的槛都碰不到。转眼间,我拔高了,你壮硕了,真是人向上攀登,脂膏横向流淌。”

    “你这是胖得有福气,不过当时你满身伤痕,吓得我魂飞魄散。”壮汉抚摩着腰间的赘肉,脸上仍残留着惊恐的痕迹。

    墨林闻言,面色稍显庄重,言语中少了些许戏谑:“你清楚,有些人的踪迹我必须追踪,有些责任我必须承担。”

    壮汉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理解,二人默契地相视而笑。他轻轻按住墨林的衣角,语气变得沉重:“别忘了找回真正的自己。别嫌这话多情,我也想了解你身上那些奇特的经历!”

    墨林微笑回应,随即翻身上马,不再注视壮汉。他手持桃花剑指向南方,策马疾驰,离开了驿站。

    “拐子,咱们去富饶的中原!”

    墨林没意识到,自他离开不周山的那一刻,天际降下三千火流星,人间遍地绽放莲花。

    世道,已然变迁。

    不周山,自古以来就是支撑天地的地方,山脚下,广阔的世界各具特色。

    这是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红尘世界以长江为界,北有十二国并立,南有七雄割据。十九个国家大多以州府为名,共同尊崇西梁城为天夏公主。

    墨林离开不周山一个多月后,中原的琅琊山。

    琅琊山下有一座城堡,位于北戎国的边界,名为金镛。

    西梁城,是中原的第一大城市,十九国皆以其为首。金镛城则是北戎国的边陲,由于北戎国的大礼官冰变背叛,不再臣服西梁,于是,在北戎历鸿灵十三年七月,被西梁军队包围,至今已逾两月。城内资源殆尽,却仍无法摆脱困境。

    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七月五日,烈日炙热。

    城墙之上,躺着一名年轻将领,身披白色绣花的红袍,未披铠甲,豪饮三桶酒。身旁立着一根红缨枪,腰间挂着一支判官笔。喝完酒,他将坛子扔向城门口堆积如山的尸体,悄无声息地滚来滚去,最终停在一颗头颅的嘴边才停止滚动。

    将领:“我的士兵牙齿真好。”

    城下,五万西梁铁甲军冒着严寒,长矛如林,遮天蔽日。人群中走出一员将领,胡须飘飘,身旁立着一杆乌黑的钩镰枪,枪尾深深插入土中,地面龟裂。老将将胡须放在钩镰的锋刃上举起,随后微微抬头,丹凤眼清澈明亮,墙上将领的形象清晰可见。

    老将:“宁远,还认得老夫吗?”

    宁远倚靠在城墙边缘,邪魅一笑,瞥了老将一眼,接着打开另一壶封存的酒:“佘老夫人,怎敢忘记。”老将闻言颇为欣慰:“既然认得我佘穆庄,为何还要如此固执?”

    \"你认为我除了顽固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宁远斜睨着佘穆庄,后者深思熟虑后,摇头回答:\"这座城已经腐朽至极,你明白吗?\"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304/6613965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304/6613965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