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仙侠修真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69章 公羊墨林初次相遇
    墨林对长离真人颇有好感。这位活了六十载的老道士,从内到外散发出一种锐利的气息,就像西关那头永不回头的老青牛,口含玄黄之气,身披彩霞,端庄的身份与油腔滑调的话语交织在一起,不协调中却又透出规矩。

    这样的修行者最令人着迷。

    司马种道:“周道长,今天不是解决我们恩怨的时候,况且当日我迷惑金墉百姓是受人所托。你要讨回公道,应该去找应该找的人。我和长离真人还有事要做,没空陪你在这里闲聊!”

    这话随风飘散,墨林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平静地看着司马种道,没有丝毫退缩的打算。

    司马种道见他如此态度,冷哼一声,用力挥动衣袖:“无知的小辈,比你师父更让人讨厌一半!”

    听到这话,墨林有了反应:“你说什么,你在哪儿见过我的师父?”

    司马种道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皱紧眉头拉着长离真人匆匆离去,墨林无法阻止,只能看着这两个胡须飘飘的道士奔向文昇门。城门上守卫森严,一旦接近便是落入陷阱,然而墨林下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师父葛行间,得知线索后自然心生冲动。如果此刻不跟上去,待他们出了南关,再想找他们恐怕就如隔天涯!

    于是,墨林眼神坚定,大步流星地追赶,青色道袍在夜风中鼓荡,衣袖和后摆拖出长长的影子。这是他第一次为了某人如此奋力奔跑。

    然而,无论他怎样努力,似乎都无法追上司马种道二人,他跑得越快,他们离他反而越远!

    墨林渐渐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袖,心中不禁想起了他的老伙伴拐子马。

    司马种道手中握着两张绘有玄武大将的黄符,口中念念有词,黄符遇风即燃。长离真人则从背后的竹匣中抽出麈尾扇风驱气。二人脚下升起缕缕烟雾,如云般缭绕,烟尘翻滚如长龙,直冲城门墙角。司马种道的道袍在风中飘扬,长髯随风舞动,长离真人拂须开道,步履轻盈如莲花碎步,但每一步移动,身体竟跃出三丈之遥!

    “长离道长,我们走西南大道!”

    “走升仙路,玄武开光,南方赤帝,龙蛇成象!”

    两人相视大笑,回头看向已被远远抛在后面的墨林,笑容更加灿烂。墨林对他们使用的手段心知肚明,这就是道家的小左道——缩地成寸!

    墨林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但并未感到太多的悲伤。他在不周山修炼多年,与墨旋一同修习的是自在的修行法门,从未涉足旁门左道和所谓的道术。他认为,虽然道术能办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但大多是自私自利的技巧,无助于拯救苍生,无益于境界提升,也无法真正体验人间烟火,还不如安睡千年。

    因此,不论是墨林还是师弟墨旋,他们一向推崇诗书经义,从小研读道藏三千,涉猎百家之言,修习纵横之术。至于那些隐藏在天地间的道术,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反倒是被禁止读书的道童渐离偷偷学了一些,但也仅限于下山砍柴速度快些,煮饭烧水火候控制得好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墨林并不认为自己真正是个道士。

    他做不到一般道士能做的事,但他能做那些道士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此刻,他十分好奇,在陵阳城全城封闭十日后,这两位道士究竟会如何离开。虽然他未曾修习道术,但也明白那些传说中的神奇并非真实,无非是些提气轻身的功夫。文昇门的城墙如此高耸,任何道术都无法穿越。

    想到这里,他又迈步走向文昇门。

    司马种道站在城墙之下,手中握着一个大日罗盘仔细计算,长离真人在一旁显得有些焦虑。司马种道测算一阵后,抬头望着黑暗的城墙顶部,屏息静静地祈祷。然而,长离真人是个急性子,不断地询问各种问题。

    “时辰到了吗?”

    “已经到了!”

    “公羊呢?”

    “马上就来!”

    墨林尚远,但城墙原本空荡的顶端突然出现一把玄青铁剑,插入墙体三分,震动嗡鸣。随后,一位同样身着青衫的年轻道士出现在城头。

    道士轻轻用一只脚抵在剑柄上,铁剑停止了颤抖,只是稍微下沉。他随着剑势浮动,身体却像松树一样稳固。他的轻功显然已达到熟练的境地,站在剑尾,姿态优雅,如同鸿雁翩翩,龙蛇矫健!

    他的背上背着七个剑匣,呈孔雀开屏状系在腰间,胸前挂着一只兽首玄黄铜镜,镜上饕餮吞云,下垂八卦道印。他手指间捏着风雷之力,腰间佩有鸿灵通宝四十九贯,辟邪红绳串联,尾端落入一只歪脖子的碧绿葫芦中,葫芦在风中摇晃作响,散发出陈年雄黄酒的香气。

    “长离师叔祖,司马师叔在哪里?”他向下方轻声呼唤。

    司马种道不愿惊动守卫,用手势在下面示意。上方的道士领会了他的意思,微微一笑,然后从背后抽出六把剑,每把都与脚下的剑相同,都是玄青色,饰有八卦,剑尾有太极图。七把宝剑对应七个方位,最后一把挂在胸前的铜镜上,形成八卦八门的布局。

    道士轻松地伸展双臂,踏着七星方位,玄青色的剑如同涟漪般波动,身体悬浮在空中,犹如大鹏展翅。手中的六把剑如同天女散花,铿锵有声地依次落在第一把玄青剑下方,排列成一行,如同南归的鸿雁,嗡鸣震颤,仿佛豪杰列队!

    他踏剑而行,每一剑都像蜻蜓点水,轻轻下沉,然后高高跃起,仿佛蛟龙望月,也似青莲绽空。他在城墙上如壁虎般游走,所过之处留下淡淡的清影,翻转腾挪间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息,宛如江湖中诗意的过客,又像是望断天涯的绝世隐者!

    他在虚空中稳稳落地,激起一圈微尘,轻如棉絮,润物无声。然后他抬起头,露出一张英俊而孤傲的妖异面孔,帅得无可挑剔。

    来者眉毛浓密如云,眼神锐利如剑,眼中闪烁着青莲般的光芒,睫毛修长,鼻梁高挺,嘴角似刀,头戴麒麟紫金冠,插着鎏金云纹簪,身披锦缎青囊,脚踏祥云道履。见到长离真人,他立即倒头下拜,礼仪周全,态度恭敬。

    “公羊千循参见长离师叔祖,司马师叔!”

    长离的脸上掠过一丝喜悦,但看到城上的士兵,又有些忧虑:“我们快出城吧,陵阳不宜久留。你帮我们挡住后面的道士!”

    说完,两人不再多言,依靠着公羊千循的剑向上攀爬。那七柄玄青色的宝剑不知如何炼制,坚韧无比,承受着压力却没有丝毫破损的迹象。司马种道跟在长离真人的后面,两人快速攀登,不久就到达了城头。

    这里没有守卫,是城墙的一个盲点,平时也不会有人来巡逻,因为这里根本无法通行。只有公羊道士这样的高手,才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墨林并未接近城墙,只是远远地观察。公羊千循送走了两位师叔后,也准备乘剑返回。他回头看了看墨林,那个被长离师叔祖命令拦截的道士,心中微微闪过一丝惊讶。

    他也不清楚为何会有这种感觉,只是看着这个松垮垮的、与自己一样的青衫道士,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亲近感。

    而且,他十分确定,这种感觉并非源自道教的同源关系。

    他并不急于回去,而是向墨林走去。墨林的身份此刻十分敏感,青衫身影在树荫中若隐若现。公羊千循施展道术,瞬间接近墨林,如同鬼魅,又似神仙。

    “你好,我是道门千字辈的大师兄公羊千循,道号公羊真君。你为何要跟踪我师叔祖?”

    面对突然出现的公羊真君,墨林依旧从容不迫:“你好,我是道士墨林。我是否跟踪你,与你无关。我想问你,葛行间也是道门中人吗?”

    “你说的是葛前辈?”公羊千循听到这话,眉毛微挑,语气中带着疑惑。

    墨林闻言颇为欣喜,从公羊的话语中,他明显判断出葛行间与所谓的江湖道门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立刻回应:“当然,他是我的师父。请你告诉我,葛行间现在在哪里?”

    “他是你的师父?”你确定你是葛者的弟子?你知道葛行间已经死了吗?”公羊千循闻言惊讶不已。

    墨林听到这话,慵懒的眼皮忽然颤动了一下:“他在哪里去世的,这事我早有预感。我在不周山上挖过他的坟墓,里面没有他的遗体,但对我来说,他确实在我心里死过一次。”

    这话再次让公羊千循震惊:“挖师父的坟墓,你这个弟子真是大逆不道!”

    墨林:“这要看这道是谁的。难道你们道门的道就是道,我的道就不是道了吗?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道门的道理出了道门,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道无常态,水无定形,变化无常才是道的本质!”

    这些话似乎触动了公羊的心弦,他微微一笑,又担心司马种道等人焦急,于是向墨林拱手告别,转身离去:“阁下说得有道理,但我劝你还是好好思考一下,是否你的道出现了问题。葛行间已经死去千年,哪里会有你这样年轻的弟子?”

    这话更是离奇,墨林闻言也是一愣:“你在说什么,千年以前也有个名叫葛行间的道士吗?”

    公羊千循依然没有回头,声音在风中渐行渐远:“你因闭门不出而不识门老祖,这是你的过错。至于你的师父,如果真的存在,可能也只是假冒之人。你得亲自找到他,才能真正了解,司马师叔这次必须回道门,如果你想寻找道门,就到苍梧来找我吧。”

    如果你想寻找道门,就到苍梧来找我吧。

    墨林抚摩着青色长衫,傲然站立,看着公羊千循踏上飞剑,每上一层台阶就收回一把宝剑,瞬间人已登上城头,七把宝剑全部归鞘。不用猜也知道,他另一边会用同样的方法下城墙。

    他在城墙上再次看向墨林,那个孤独的青衫道士在巨大的城墙下显得微不足道,随后身影渐渐消失。

    深夜已至,宫殿大道上狼烟升起,四周雾气弥漫,道士裹紧身上的薄薄青衫,在朦胧中漫无目的地游走。谁知道转来转去,他又回到了邺王府前。

    这并非不合理,毕竟当初从邺王府逃出,直奔南门的路上并无其他宫殿。但很明显,他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墨林转身打了个哈欠,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巧合,当初甩开的那些士兵此刻就在不远处。然而,墨林从未打算真的当个逃犯,毕竟他确实与王妃共眠,虽然没有逾矩,但也应该有个合理的解决。

    士兵们也发现了他,急匆匆地持着武器赶来,墨林举起手链示意他们:“各位不必费心了。”禁卫军:“不必不必,旁边就是侧门,道长请自行进入,邺王已经等你很久了!”

    墨林微笑,点头示意。

    在邺王府的暖阁中,一刻钟后,邺王与墨林隔着桌子相对。

    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宫廷事件,邺王的脸色自然难以保持平静。墨林曾想象过重逢的场景,他知道此人不善言辞,但心里清楚自己与王妃之间并无瓜葛,因此可以坦然面对。

    然而,邺王面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304/6613971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304/6613971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