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仙侠修真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113章 昔年之秘,今朝揭晓
    墨林面色肃穆,长久以来他期盼的就是这一刻。顾南亭眼中则掠过一抹哀愁,他坐在墨林对面,端起茶盏轻尝一口:\"实言相告,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不合格的一代箭阁阁主。\"

    \"阁下此言何意?\" 墨林简洁询问,并未打断对方的思绪。

    \"如今我尚未及壮年,而这南靖箭阁的基业根基非我亲手奠定,江湖威望亦非我一人打拼而来,更不曾有过如我这般年轻之人担任阁主之位。\" 顾南亭言语间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敢问公子是少年英才,还是箭阁乏嗣?”墨林淡笑一声,他直言无讳,向来不认为世间有任何不可言谈之事。

    顾南亭微抬下颚,双目闪烁着坚毅:\"两者皆有,我自认少年英杰,却也确实感受到箭阁后继无人。自从十三年前,老阁主飞升离去,我箭阁的功法传承便断裂良多,许多秘辛与未尽之语也随之长眠于地府之中。\"

    墨林并非愚钝之人,自然知晓顾南亭所提必与其师祖之事密切相关:\"那十三年前究竟发生了何事,又与家师有何关联呢?\"

    \"此事一言难尽,彼时你我尚且年幼,仅为稚龄童子。\" 顾南亭咽下一口茶水,似乎接下来的话语需费些气力述说:\"十三年前,出现了一个妖邪之辈!\"

    \"此言何解,乃人?抑或是鬼魅妖物\" 对于这类在修真界中常见的称呼,墨林并未表现出过多惊讶。

    顾南亭向墨林摆了摆手:\"之后的事情由我来说,你只需静心聆听便是。真假与否,我亦难以断定,信几分随你心意。”

    \"悉听尊便。\" 墨林取下挂在颈间的归元佩,一手抚猫,一手托腮,准备倾听这场历史的秘闻。

    顾南亭轻咳几声,紧接着猛灌一大口热茶,方缓缓开口:\"此事源头还需追溯至数百年前。那时的西凉城仍属于林氏一族的领土,当今的十九大国疆域格局并非自古不变,数百年前凡尘俗世各方势力独立,称为三千诸国时代,那时通用的历法乃是须弥纪元\"

    “须弥纪元三十四十年,须弥大陆西北隅的渝门关之外,琅琊山脉脚下屹立着崛起的新势力——西梁城,其主宰者林家北安王率领军团屡战屡胜,于须弥纪元三百五十六年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伟业,一举荡平中原,完成了须弥世界的首次统一。自那时起,天下群雄纷纷废弃须弥纪元,改用西梁纪元,须弥纪元三百五十六年由此被尊称为西梁元年。”

    顾南亭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畏之情,提及北安王时,他的脸上洋溢着敬仰和臣服:“纵然林家已陨落,西梁城的皇族子弟仍视北安王为至高无上的偶像。尤其是穆念花,他发动对陵阳的进攻,正是为了再现北安王那一统天下的雄图霸业!”

    “能以一人之力统一那三千诸侯国,确乃鬼神莫测的威能!”墨林不禁由衷地赞叹。

    “自不必多言,且听我透露一段秘闻。实际上,穆念花原名穆怀北,‘念花’这个名字乃是其自创。其胞妹名为穆念安,兄妹二人的名字均取材于‘北安’二字。至于那位大皇族穆青候,他的称号‘青候’也正是源于北安王曾经担任过的青州侯爵之职!”

    顾南亭话音刚落,墨林便笑意盈盈地挑了挑眼睫毛,示意他说下去。

    “这么多年来,哪个英雄豪杰不曾把北安王视为尊崇的对象呢?”顾南亭说完,挥挥手示意墨林不要打断他。

    墨林抬起猫爪子摇了摇,表示要他继续讲述。

    “北安王采取封建制度,未曾放弃西梁而迁都中原,反而保留下西梁城作为天下盟主的地位,三千诸侯国按时纳贡,一时之间朝廷与武林之中皆前来拜谒,西梁进入了万国来朝的极盛时代。”

    “北安王向来重视武力兵权,对于佛法仙道并无过多偏爱,反倒是推崇刀剑两派。在实现政治统一之后,他试图一并将江湖势力归于麾下,但由于各大门派各有渊源、恩怨纠葛,这一设想难以成真。然而北安王智慧超凡,竟别出心裁地创建了镖门!”

    “你是说,江湖十大门派之一的镖门是由北安王一手创立的?”墨林又忍不住开口问道。

    “在十三年前邪魅肆虐之前,还未有所谓的十大门派之分。十大门派是在那场浩劫之后才形成的格局。”顾南亭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提到镖门,表面上看似不过是打着押运镖物、护送安全的旗号,实则广泛招揽各地的英雄豪杰成为镖师。得益于北安王的皇家财库的支持,镖师们的待遇丰厚,世人无不趋利避害,于是镖行四海,不论是刀剑宗派还是其他杂派,只要身手非凡,皆愿投身镖师行列。借此,北安王巧妙地掌握了江湖中最庞大的集中心力,也离江湖一统的目标最为接近。”

    两人听完彼此相视,眼中流露出一丝震惊与惊讶之色。

    墨林感慨万分地道:“用金钱消弭天下各门派间的门户之争并使之为我所用,这种手段在我当前的修为层次上,根本不敢想象!”

    顾南亭闻声淡然一笑,毕竟墨林自不周仙山修行归来,尚未深谙人世间的诸多大道真理。倘若叫那些各方诸侯得知,有位年轻的修士道士竟敢拿自身与北安王相提并论,恐怕会引来他们的嘲笑之声,连长江之水都会被耻笑声染得不再东流。

    “然而,在镖宗尚未羽翼丰满之际,北安王已于西梁历56载魂归太虚。那位几乎完成了武林与江山双重一统伟业的传奇人物,永远地镌刻进了各国的史书之中。自他驾鹤西去后,天下局势再度动荡,陷入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群雄割据之争。”

    “北安王之后,是谁继承了他的王位?”墨林插话问道。

    “长临王,林弈。”提及此人的名字,顾南亭眼中的敬意虽稍减,却依然没有丝毫轻慢之意。

    “西梁历56年至58年间,新即位的长临王紧缩国库,不再耗费巨额资金扶持镖宗事业,反而将财力转向重兵囤积,创设了西梁玄甲军与铁令制度,史称‘长临镖变’。自此,镖宗失去财源支持,势力迅速衰微,镖师们纷纷返回自家宗门或流落江湖占据山头成为山贼,武林陷入混乱,镖宗据点也随之从西梁城迁移到了北戎东北部的兰陵,并正式宣告脱离西梁控制,自立门户求存。”

    墨林听罢,剑眉微扬:“这样说来,假如当时镖宗未遭此变故,如今的十大宗门恐难以立足。单凭镖宗一脉,就有可能统一整个武林。然而长临王终究非北安王可比,他的胸襟与智谋皆不足以驾驭这般庞大的力量,因此分化瓦解镖宗才是最明智之举。”

    顾南亭轻轻点头,不再阻止墨林继续发言。他发现这名道士每每开口总能切中问题的关键所在,与其交谈反倒省去了不少口舌之力。

    “道友所言极是,伴随着镖宗迁徙,武林乱象引发了一些野心家图谋复辟之心。在这三千诸国之中,有悖逆西梁一统的声音渐渐浮现,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便是中都府。”

    “中都府?道门宗门便坐落在那里吧?”对于这个封国,墨林自是有一定的了解,早在与司马种道及公羊千循交往之时便已知悉此事。

    或许是因自己身为道士的原因,抑或是因为其恩师葛行间曾是道门弟子的过往经历,墨林对中都府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只是具体为何,却无法清晰表述出来。

    顾南亭回道:“中都府位于兰陵之东,北部接壤沙漠与荒无人烟的山脉,地理形势恰处须弥大陆的中央地带。而西梁则坐落在西北边陲之地,先前畏惧于北安王威势,各方势力均潜伏不动。待北安王逝去,借着镖宗内乱之际,中都府便率先发出了反对西梁统治天下的呼声。”

    中洲中枢之地,中都府自誉为天地枢纽,当仁不让地欲成为万界共尊之地。其府主公羊镰仓,乃一尊绝代霸主,恰逢那时道宗圣地坐落在中都府境内,镰仓公得以笼络道门高人,册封为国师,并使其化身为国宾,在天下间推行以道治国之策,借道门设坛布道之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民生信仰。西梁纪元64年,大国师敖嵩真人率三千道门修士遍游寰宇,纵横捭阖,鼓动三千封国缔结盟约,以此为公羊镰仓的宏伟愿景奠定根基,此事被誉为“中都府代天伐道”。

    墨林闻之,不由得嗤笑出声,他的思绪瞬息间飘向曾在金镛城诱骗民众的司马种道:“看样子道门那套哄人的手段传承得倒挺纯正,历经多年仍不曾丢弃这份‘修为’。”

    笑声刚落,墨林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脑海中浮现出蚕洞内那些无辜受害的平民,他们与他和草探花共同挖掘出的巨大乱葬坑,以及那些矗立的孤坟与散落的残肢断臂

    然而,关于那一天他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顾南亭并未察觉到墨林心中的复杂情绪,品了一口灵茶后,继续讲述历史:“西梁纪元68年,战火再燃。中都府联合北方诸国,而西梁迅速拉拢西南各邦。南方的不渡江以南,桡唐国串联南部各国,三千封国割据对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大联军阵线,从渝门关一路延伸至东海岸,三大联盟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激烈交锋。”

    顾南亭伸出三根手指:“西梁纪元70年的南北戎第二次统一之战——渝州梅岭会战,西梁纪元71年中部苍梧与桡唐两国边界的峨眉山之战,再到西梁纪元76年发生于东部江州的左江右江会战!”

    “无需赘言,那一段岁月无疑是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墨林脸色阴沉,仍旧沉浸在蚕洞的往事之中未曾走出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304/6946615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304/6946615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