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 第146章 老板是懂怎么做煞笔的
    梁中书起身,笑着走下堂来,先背着手把每个官僚都看了一遍后。

    最后走到高明处道:“张叔夜说你有干劲、有才能,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稍加磨砺后将来可堪大用?”

    全体官僚神色古怪了起来!

    关键是张叔夜不是个会拍高俅马屁的人,所以老张的评语,现在就是个谜样的事件了,实在也不知道老张和这纨绔子弟有什么勾当。

    接着,梁中书笑道:“本司倒是觉着张叔夜性格激进不够沉稳,评价过头了些。但你小高是个不折不扣的福将,是祥瑞,这是差不离的。孟州两大案速破,都离不开你的福泽之气。”

    “……”

    高明继续不言不语。

    最后。

    梁中书转身坐上高堂道:“既是福将,说不得此番我大名府也要沾沾乃之福气,本司任命高明为此案缉捕都督,缉捕过程便宜行事临机专断。”

    这是北京留守司升堂,即使可以拒绝但也很不妥。

    因为在这种根本不是论事,只是仪式感和表态的务虚会议,一但拒绝虽不是罪过,政治声望也就没了。

    如果接受这“负责行动”的专案组第一副组长任命,一但破案,则等于强化荡寇大魔王的人设。

    额,当时张叔夜的评语的确是夸张了些。

    相反高明更喜欢老梁这种“务虚”的评语:祥瑞、福将。

    有道是杀伐决断雷厉风行在皇帝那里,可不一定算什么好评语。

    这事在当时来说可是很为难高俅的,东京来的家书说了,当时是高俅进了好多的谗言。

    最后才让皇帝相信:小高除了忠勇外只是个少不更事、一心为皇家办事的纨绔子弟,满身缺点,总体就是个有点福气、误打误撞就立功了的少年。乃是奸贼张叔夜好大喜功、胡说八道云云。

    “……”

    听说当时乐得皇帝当庭哈哈大笑,说高俅忠勇是忠勇就是太严厉、对儿子管教过度、要求过高了。

    与之对应的,乃是张康国在内的宰相们集体性失声。

    因为大家真的也不知道说啥好了,既然高俅在那贼喊捉贼、又提前让皇帝接受了小高就是个满身缺点的二世祖,除了有点运气和忠心之外一无是处。

    张康国也就知道了,高明那龟儿子当众把张云熙打得屁滚尿流的事,没处说理了。

    从人之常情出发,一但皇帝接受了高俅的说辞,就相当于有了“疫苗抗体”,即使知道了高明殴打宰相儿子的疯狂作为,皇帝也会觉得“那只是有点调皮”,完全符合高俅实事求是陈述的人设。

    高俅老爹于家书中描述的那一群混账现形记不是重点。

    关键在于,现在人家老梁真是给足了面子,给了祥瑞评语。那么对于当朝最迷信的道君皇帝赵佶来说,这其实就是皇帝最喜欢的评语。

    所以小高衙内也乐于接受,大喜躬身道:“留守相公宽心,下官必定在规定时限内,协助裴如是大人,把丧心病狂的凶徒缉拿归案。”

    “好。”

    老梁哈哈大笑,心情大好。关键是老梁真的觉得这小子是个福将,如果他真的愿意出马,应该能快速缉拿到凶徒。

    “……”

    裴如是有些尴尬的扭头看着自己的这个狗头副手,也不知道往后命运几何了。

    现在,裴如是唯一能祈求的只是:希望张叔夜对他的评语是半真半假的。

    接下来在退堂之前。

    高明又道:“报留守相公,皆因做下大案的两贼阴险狡诈,武艺高强,为稳妥计,下官需要从大名府牢城提出两人,跟随戴罪立功?”

    “这……”

    梁中书却是捻着胡须,有点着难了起来。

    老梁知道他要的乃是杨志和林冲。这两个坐牢的贼配军早就堂而皇之离开监狱、跟着这二世祖在街上招摇过市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虽说大宋的基层向来如此,属于是灰色地带,不出事的话也没人追责。

    但现在小高于升堂时候让梁中书表态,这等于“假释”这两罪人、正式被拥有司法大权的梁中书批准了。

    那么如果外出缉捕凶徒过程中,一但生出事来,自然也就不再是“基层混乱”的锅,而就是梁中书的直接责任。

    所以老梁正在迟疑。

    但这事高明有自己的苦衷,原本不想这么当面将军的。

    无奈的在于,林冲和杨志要想通过正常程序戴罪立功,这事还真的只有梁中书有权利拍板。

    否则虽说有“现管”帮忙,杨志林冲随时可离开监狱,但这种潜规则就意味着,最后不能把他们的名字用于报功减刑。

    想了想。

    对梁中书的级别而言,身在这位置最大的过失是维护不了体制和官心凝聚力,并非是批准杨志林冲戴罪立功万一出事所产生的后果。

    于是,梁中书疑人不用疑人不用的姿态道:“准了,关于林冲杨志戴罪立功事宜,责成相关参军办理,不要以任何理由拖延,当务之急是各司务配合,最快把凶徒缉拿归案!”

    为此高明松了一口气。

    这事换成一般官僚的话,真就十个有八个会否决。

    无他,事不关己,都不想担责任。

    但是根据高明对梁中书的分析,是大概率答应的。

    否则也就不符合他看到杨志有才能后,便拍板委任杨志负责押运生辰纲的人设了。

    从这里看老梁倒也算有魄力敢拍板的封疆大吏。

    关于杨志的才能其实老梁也没判断错。黄泥岗出事之前,杨志基本也做到了谨慎的人能做的一切,该提醒的地方也都不含糊。

    唯独就是限于时代、限于认知,梁中书在任命人事上失误了。

    如果把杨志任命成副手,那押运生辰纲的差事就大概率成功了。

    可惜老梁过于激进,把前天还在坐牢的人任命成主将,那么完全可以想见:原本的家将有多少情绪了。

    这和后世的公司老板,放着业务熟人脉熟的老人不用,却空降个业务不懂、人事也不熟的部门主管来。

    如果是常态便也罢了,相互斗智斗勇、主管命令不出办公桌、属下出工不出力,如此对抗着磨合个几月,也就影响点效率,最后多半也能各自退一步、对付着一起领老板的工资皆大欢喜。

    但如果这种将不知兵、兵不服将的情况发生于一个大项目或大战役前,那是肯定要出事的。

    其实在宋代来说,同样的错误,还发生在了那个罕见的明君仁宗皇帝身上,他启用并任命狄青的事件,就和老梁启用杨志如出一辙。

    基本都是直接从戴罪之身委以重任的。

    这种想当然的做法,对士气的影响肯定不小。

    只是说赵祯毕竟是皇帝,即使是错的,威严也摆在那。

    再有就是狄青才华太大,也不是杨志能比拟的。

    狄青还真就抓住了皇帝给的机会,即使再难,也像小高临阵磨枪整编队伍打二龙山一样成功了,而没像杨志一样翻车。

    但和小高不一样的又在于,狄青成功后,相反更不得人心,得罪了更多人。

    毕竟当时启用他的是皇帝,大家敢怒不敢言,但从人性角度出发,其实大家都在幸灾乐祸等着“老板因出昏招而亏钱”。

    也等着这个何德何能的空降派做错事后灰溜溜的认错下台!

    可惜偏不!

    让老资格官僚郁闷的在于:出身卑贱的狄青、以及扭着来的皇帝偏偏成功了。

    这便很显然,大家的戾气没得到发泄,持续在压缩累积!

    这也就是历史中,大儒欧阳修评价狄青事件乃“小人得志”的缘故。

    这就是和小高临阵磨枪破二龙山不一样的地方。

    差别在于,仁宗皇帝那时期,大宋的确存在重文轻武的政治倾向。

    二一个,狄青没有一个宰相做爹,于是在建制派看来:你即使是个正常官僚,忽然抬那么高也属于“血统不支持”,何况是从劳改犯起来的?

    这没办法,人性就是这样。

    如果见第一面天生就是领导的人,相处下来你觉得这家伙言过其实没什么本事,但都能接受的,只要他不是专门和你过不去,一般人不会记恨这样的领导。

    除了他不惹你外就只有一个原因:他“天生”就是领导,见面起,已经被注入了服从他的“疫苗”。

    但别说劳改犯,举个同部门、业务不如你、资格不如你的同事例子,忽然被老板任命了管着你,如果他爹是董事长,你当然也就觉得是人之常情了。

    但正因为他既没爹、以往也没什么威望和业绩。那就会有“老板是煞笔”的被强行喂屎的感觉。

    如果在这种老板是大煞笔的前提下,偏偏他们还做成了个大项目赚了钱?

    服他们是不可能服他们的!

    但凡是个人,抵触情绪只会更重,都会有“老天瞎了狗眼”的情绪,还有人还会专门和他们对着干,抱着大不了辞职的心思。

    所以人设、以及务虚保持凝聚力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人设往往决定了大家对一个人的接受程度。

    就是人设的原因,欧阳锋只需做一件好事就能得到观众的原谅并喜欢,而黄蓉一生只要做错一件事几乎就会被全盘否了。

    那么当时的二龙山事件真就只有高明能这么干,原因就在于董事长的儿子即使瞎指挥,也不会太招同事记恨……

    开完了大名府“常委会议”。

    出来后,不小心又和老裴照面了。

    但裴如扭头就走,一副“虽不和你单挑了但我不想理你的姿态”。

    “领导?”

    “组长……”

    最后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506/6618520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4506/6618520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