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于汉平帝元始四年,为了邀买人心,奏议重修三雍,扩建太学,为生员造庐舍万间。

    到底有没有一万间,罗阳不知道。

    但穿行在密密麻麻的建筑群落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突然有了一种重回大学校园的感觉。

    除去服饰与建筑高度不论。学子们三五成队,和现代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抱书求读,心怀希望的画面一模一样!

    如果登高俯瞰,这片宿舍区必能震撼人心。

    罗阳缓缓而行,和一些太学生擦肩而过,心情不知怎的就突然好了许多。

    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终于走出校舍群落。眼前顿时开朗起来,极目远眺却又被一排排树木阻隔。

    走到近处,才认出来是一排排的老槐树。

    如今秋风萧瑟,呈现出一片败落之相。

    再扭头往西看过去,又散落着一些建筑。

    建筑环形排列,围着中间一大片空地。空地上站着许多人,哄杂之声热闹非凡。

    罗阳饶有兴趣的踱步过去,想着此地便是那记忆中的会市了吧。

    太学会市乃王莽时期独创,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处集市。

    但它除买卖交易之外,还附带了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供诸生谈经论道的场地。

    或者也可以说,买卖交易才是附带功能。

    太学诸生在这里抒发胸意,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议论时事,才是王莽设立会市的主要目的。

    这个时代距离独尊儒术不过百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迸发的遗泽尚存,儒生们崇古慕贤思想并未受到圈囿。

    特别是刘向刘歆父子开启古文经学之后,太学也成了今文与古文经学的交锋之所。

    罗阳好奇宝宝一样穿行在热闹的人群中。

    “你敢言归伯先生之说有误,我看你是大言不惭!来,来,来,我与你说个明白。”

    “哈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来大言不惭之说也!”

    许多太学生正在辩论经义。

    有的云淡风轻,有的面红耳赤。

    还有那脾气暴躁的,拿着手中书简追逐打骂,看样子是要以德服人!

    如今正值深秋,万物凋零。

    如果到了春夏之交,这里必然是一片蔚然景象。

    林木阴翳,诸生树下坐而论道,想来画面一定很美好吧。

    而环列于四周的建筑,则是有门路的商贩,自行出资建造。

    其中买卖书简的商贩占了大部分,裁缝铺子罗阳也看到几间。

    “大人,熟肉来些吧!”

    “蒸饼、汤饼!蒸饼、汤饼喽!”

    瞧见这些,便有了逛菜市场的既视感。

    小贩们居设施都比较简陋。

    有随意在地上乱摆乱放的,也有用木箱笼归置一处,整整齐齐的。

    而那卖熟肉的小摊,让罗阳咽了好几回口水。

    不过这里热闹归热闹,但和前世的菜市场,或者大集市比较起来,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最起码没有老干妈,也没有卫生纸,连后世常见的大铁锅也没有。

    罗阳在会市上溜达了这么一小会,起初的饶有兴趣,顿时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在太学生的争论不休和小商贩的吆喝声中,慢慢踱步,继续向更南边走去。

    向南穿过槐树林,林木栽种的并不深,沿着石砖小路走上片刻,便又豁然开朗。

    打眼望去,只见开阔处耸立着一座高大建筑。

    高倒也并不是很高。根据罗阳估算也就二十来米,比之后世的高楼大厦自然不值一提。

    但它大呀!

    隐约间从西往东有一条河,旁处分出两股,绕流形成一个大圆圈。

    四下看去,有几个足球场大小。

    而大圆圈向内,地势陡然升高。一圈长方形的院墙,四角各有一个曲尺角楼,环绕着中央建筑。

    这中央的雄伟建筑,便是三雍所在地,辟雍、明堂、灵台。

    西汉末年敬天祀地之制多有改动,到了王莽新朝又将三雍集于一所,设立在太学中央,以宣教化之意。

    罗阳手搭凉棚,朝着三雍方向用力张望。

    看着高台矗立而起的三层建筑,古朴中显得雄重,时刻彰显出一种肃,震慑人心。

    罗阳看过多时,心神有些激荡。

    奈何他是理科出身,此时想吟诗一首却也腹中无句。

    搜肠刮肚半天,实在是憋不出半句,干脆放弃。

    再环顾三雍周围的低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5552/6643865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5552/6643865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