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萌发,天凤4年已悄然来到第二个月份,整个关中大地一片绿意。

    “秀哥哥,明日去李子乡好不好。张青说了,明日要在李子乡举行社祭。”韩千千一脸兴致的说道。

    这古时的节日仪式还真多,正月上丁日百姓要在门前祭祀祖神,祈福出入平安。

    正月上亥日又要祭祀祖先与禾神,祈祷五谷丰登。

    这不,到了二月元日,还要进行社祭,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祈求丰收。

    此时天气回暖,一乡的男男女女纷至沓来,参加社日活动。

    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年轻男女们载歌载舞,宴饮欢乐。

    有那看对眼的小青年,便携手踏青,谈情说爱,然后俟我于城隅,搔首踟蹰。颇有些诗经中描写的逸趣。

    且说正旦过后,罗阳又租赁张春家三亩田地,组织人手将驴棚扩建了一番。

    如今的驴棚占地六亩,总算松散下来,便又将几位木工请来,与陈松一起打造驴车。

    如今的驴棚全有来福一手操持,罗阳只是出些主意便不再多管。

    驴车又打造出五六驾,且由陈松他们慢慢来。

    “好,明日我在驴棚等你,叫侯昌准备些点心。你也不必打扮成儒生,便穿了女儿装,一起去李子乡凑热闹。”罗阳乐呵的说道。

    “嗯。”韩千千点点头:“天色不早了,我先回去,明日再来找你。”

    说罢,与五叔一同离开。

    看着马车走远,罗阳心中有些惆怅。

    前些日总算把韩千千盼来,却带了不好的消息。

    他老爹韩市丞给女儿寻了一门亲事,乃少府家的二公子,不过是个独眼龙。

    这位二公子年轻时飞扬跋扈,与长安城中的地痞无赖置气斗殴,被弄瞎了一只眼睛。

    如今三十好几,没寻到门当户对的亲家,听说韩市丞家二千金花容月貌,便托人做媒。

    不过韩千千心有所属,又闻知少府二公子瞎了一只眼,自然一百个不乐意。

    便对父亲说:“周礼·媒氏所云: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阿母早亡,阿翁未曾续弦,孩儿也才过十八,不想早早嫁人,想多侍奉阿翁几年,以尽儿女之孝。”

    早年韩家未发达时,韩父引车贩浆,走街串巷,一直将小女儿带在身边,做个小拖油瓶。

    韩千千虽则年幼却乖巧懂事,替阿翁沿街叫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韩父将小女儿视作掌中之宝,十分疼爱。

    等女婿做了大官,韩家随之发达后,更是对韩千千宠爱非常,百依百顺。又叫他和弟弟韩兆一起读书习字,再没受过半点委屈。

    韩父听了女儿说话,道:“那独目竖子,怎配得上我家女儿。等我回绝了媒人,再与你寻一门好亲事,配个如意郎君。”

    “不嘛,我便陪着阿翁,再不嫁人。”韩千千对着老父撒娇道。

    韩父也不在意,便随了女儿性子。

    新朝不似汉初之时,各家女儿如果到了十五岁不嫁,便要多收五倍人头税。

    如今崇古之风日盛,《周礼》所记的结婚年龄,女子当20而嫁,虽没被朝廷明文认可,但何时婚嫁便也由自己做主了。谁家有一个大龄剩女,也无人过问,也无人笑话。

    所以韩千千便又可以找他的秀哥哥了。

    罗阳听说此事却不免有些惆怅,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韩千千已经十九岁了,对比后世只能算个小丫头,但对比这时代已经算得上大龄女青年了。

    罗阳把心一横,得找个机会给来叔父说道说道,让他做个媒人,上门提亲。真到了不得已时,只能行非常之举,带着韩千千一起私奔。

    第二天韩千千早早过来,跟屁虫韩兆也来了,因为过几日便要分红,这大舅哥心里算着日子呢!

    韩兆如今过得十分滋润,花钱如流水,在狐朋狗友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见有了跟屁虫,罗阳便去寻了邓禹、朱佑,最后侯昌也加入队伍,六个人一起去往李子乡参加社祭。

    邓禹牵着驴车,上面装着用来烧烤的物件,几人准备在社祭后来一顿小烧烤。

    “兄长,前日我翻阅《邹子》与《春秋繁露》,果然与《三统历谱》所载不同。”邓禹一边牵驴,一边对罗阳说道。

    几日前,罗阳在太学书库的犄角旮旯里又见到了《史记》一书。

    翻阅了《高祖本纪》,卷中便写着高祖斩白蛇的故事,比来歙书房中杨恽所赠之书多了一段记载。

    罗阳想想觉得很不对劲。果真是抄录有失,也只会少一字,或者一句,一整段都误抄的可能性很低。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5552/6643871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5552/6643871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