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网游竞技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 第320章 问名礼
    旭日东升,映红了半个海面。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一艘艘巨船,出现在了遥远的海岸线上。

    曹吉祥站在船头,背靠太阳的光辉,看着海岸线,心中无比的激动。

    他看到了大明。

    找到美洲大陆,跌跌撞撞走了一年,可回来的路却很是顺遂,只用了半年。

    看着面前的岛屿,曹吉祥心中豪气万丈。

    “陛下,奴婢将你要的东西带回来了。”

    ”徐有贞,你还记得那一夜我们二人的约定吗?我活着回来了,并且完成了葵花宝典,我以后在你面前,无需低头哈腰了,我是大明朝的大功臣了。”

    正当曹吉祥在想事情的时候,一道声音突兀的从背后传了过来。

    “曹公公,前面就是咱们大明的地界了。”

    “是崇明岛吗?”

    “不,不是,是小鬼子岛,不过小鬼子岛也算是咱们大明的地界了。”

    “小鬼子岛上的小鬼子日子过得应该不错吧,还能出海打鱼。”曹吉祥说着,看到了几艘小渔船。

    “这个属下不知道,曹公公,咱们要不要在这里休整一番,听说……”

    曹吉祥看了一眼郑志远,摆了摆手:“大家都归心似箭,不要节外生枝了。”

    “是,曹公公。”郑志远说完之后,便转身走了下去,

    而数里之外的那些小渔船上的小鬼子,看着这么庞大的船只,都是惊恐不已,不会是来打我们的吧,当下都是纷纷收摊回家。

    现在的小鬼子岛上名义的统治者是后庭花天皇,但实际的统治者,是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政,又称为室町时代。

    这个时期的小鬼子岛,是最混乱的时期,普通的百姓生活困苦,门阀混乱,各地的大名,家主都是在互相的攻伐。

    小鬼子以下克上的传统就是起源于这个时代。

    不过这个时期的小鬼子岛也是跟大明的蜜月期。

    众说周知,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洪武年应该也纪年到洪武三十一年,但太宗文皇帝不承认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世系纪年,也不承认他当国皇帝,当下,便将建文年号继续更改为了老爹的年号。

    也就是在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明使一菴一如东渡之际,日僧岐阳方秀曾请求大明赐书《华严清凉国师大疏》、《晋水源师节录注经者》、《演义钞》、《科文》、《圭峰行愿品记》、《原人发微录》、《禅源诠都序》;拉开小鬼子向往文明的序幕。

    永乐六年,倭使节回国时,曾请求大明朝廷赐予仁孝皇后撰写的《劝善》、《内训》两书各一百本。

    多年之间,各种典籍都通过民间,或者官方的交流,源源不断的涌入小鬼子岛。

    这个时期,也是小鬼子岛与大明的蜜月期,遣明船经常往返宁波等地,与大明进行交流,当然小鬼子岛也是在这百年的时间中,疯狂的吸取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儒家文化的徒子徒孙。

    不过他们学的却很怪,就比如他们也是信奉着长子具备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力,可其他的儿子却是不管不问,爱出去认谁当爹都行。

    而且小鬼子们对于汉民族的仁德孝顺的观念,也没有学到。

    虽然学的不伦不类,但这百年的积累下来,也让小鬼子日后诸多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汉族文化的影子。

    包括他们的传统服饰,传统的节日,吃饭用的筷子,茶道,剑道等都有着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

    不过这个时期的大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朱见深也不愿做个守成之君,小鬼子岛作为大明外海屏障,一定要掌握在汉人的手中,这是他在朝鲜,安南之后的第三个目标,也是现阶段自认为最难的目标。

    曹吉祥从吉祥港返回后,便按照旧航道返回,行至半路的时候,发生了轻微的偏航,没有到达西伯利亚的明启港,而是到了小鬼子岛。

    不过现在的曹吉祥就想早一点回到大明。

    六日之后,庞大的船队直接停靠在了天津卫的海港。

    曹吉祥等人再一次的踏上了故土。

    虽然在船上的时候曹吉祥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不能低头,不然官帽会掉。

    但当他下了船,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他还是忍不住低头,掩盖自己眼中的泪珠。

    这一趟出去,小国公朱仪真的算是失踪人口了。

    而算上朱仪带走的人,一千二百余人,死亡二百六十人。

    死亡率达到了六分之一。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死于疾病。

    而曹吉祥一下船,便得知陛下在京师举行问名礼,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往京师。

    想要在今天给陛下道喜。

    但这个时期的路可不好走,入京的关口每一个地方都要盘问查验,即便他是宫里面的公公,身上带着皇命也不好使。

    就这样,曹吉祥还是没有在今日赶回京师。

    皇帝成亲,盛大繁琐,但只是规模性的盛大,礼节性的繁琐。

    普通百姓家成亲一两个月走的流程,换到皇帝这里,只能几天搞定,所以才显得紧张。

    乾清宫中门大开。

    朱见深端坐御座之上,而在此两旁站立着内阁官员,六部尚书,国公侯爵,礼部诸官皆是穿着朝服,一脸严肃,毕恭毕敬的站着。

    而在乾清宫外还站着数百名的锦衣卫,他们身上没有刀具,各个穿着飞鱼服,两手空空,而在乾清宫下面,还站着数百人的仪仗队,数百人的鼓乐队,正在待命,在皇宫之外,还有一支千人的护卫,几车的聘礼。

    皇帝娶亲也要下聘,而且还是国聘,所需花费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前日刚刚回京的徐有贞,脸有红光,手捧诏书,站在朱见深的东侧,高声宣召,任命英国公为纳采正使,定国公为副使,前往张府纳采,问名,而后赐给英国公奉节,成国公奉诏。

    英国公张懋,定国公徐永宁出列跪应接诏。

    而在一众勋爵之中的魏国公徐承宗看着这一幕眼中可是非常羡慕,这是多大的恩宠啊,今日去了问名,那明日代陛下去迎亲,是不是也要从这两个人中选一个了。

    反正肯定不会是自己,因为这种大事情,是要事前统筹安排的,不可能临时发生变动,换句话来说,要是让自己为迎亲正使,那早在一两个月他就会知道这件事情,并且会提早来到京师,进行排练。

    而他身旁的徐俌看着老父亲的脸色,而后又看了一眼离陛下最近,手捧圣旨的徐有贞,心中下定主意,为了魏国公府能够恢复往日的辉煌,自己一定要多努力,好好跟着徐大人为大明朝乘风破浪。

    二人跪谢之后,便一人手持奉节,一人捧着奉诏,正步走出了乾清宫。

    等到二人走出乾清宫后。

    张懋高喊:“尊陛下旨意,出宫纳采,问名。”

    这句话一说出口,鼓乐队立马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而后,张懋,徐永宁二人,开始朝下面走去。

    锦衣卫也开始整齐的跟着二人身后,朝下面走去。

    出了宫门,队伍整齐,浩浩荡荡的前往事前安排好的张府。

    皇帝娶亲,是外紧内松,这几日想要入京难了,可朝廷并没有对城中的百姓进行限制。

    很多人都自发的走上了街头,或者打开窗户,在楼上看着经过的仪仗队。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开始议论起来了。

    “真好啊,皇帝陛下大婚了。”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6616/6676100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6616/6676100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