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1924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次北伐(一)
    法国巴黎。

    这个浪漫之都比较名副其实,大姐的法国女郎都打扮的花枝招展,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此时巴黎的一处西式建筑里,宋庆玲看着肚子明显有些鼓起来的张荔英,很是惊讶。

    宋庆玲此时刚刚从苏联访问结束,在苏联期间,她受到了斯大林和苏联其他领导人的接见,并且还跟加里宁夫妇结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

    跟她同行的还有陈友仁,这位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标准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宋庆玲因为孙中山的关系,本来就跟张静江的几个女儿比较熟悉,所以听说张荔英来法国了,就想顺路去看看对方。

    当然她还有深层次的含义。对于她去苏联,国内的国民党右派就说她要跟陈友仁结婚,谁都知道这是谣言。要是普通人还无所谓,但作为孙中山妻子的她注定不可能再嫁人,那可不是她的私事,而是关乎整个国民党颜面的事。

    不过对于这个谣言,宋庆玲自然很伤心,为了让旁人相信这是谣言,他便有了撮合陈友仁和张荔英的想法,这样就没人能说闲话了。(历史上的确是这位国母写信把张荔英介绍给陈友仁的,然后陈友仁就不知道怎么就俘获了张荔英的芳心,结婚时,陈友仁已经55岁,张荔英才24岁,整整大了31岁。而且陈友仁比张静江还大两岁。)

    不过当宋庆玲看到此时肚子已大的张荔英自然很是震惊,指着对方的肚子,结结巴巴地说道,“荔英,你。。。你这怎么回事?”

    张荔英也没有隐瞒,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当听到事情真相的时候,宋庆玲惊讶地都合不拢嘴。

    “那这事你父亲,还有李兴华他们知道吗?”宋庆玲问道。

    张荔英摇了摇头,神色略微有些慌张,“我没告诉他们!”

    张荔英在跟李恪发生关系后,第二天就离开了中国,来到法国这边。因为只能坐船,而且还得坐几个月,开始她以为是自己晕船的后遗症,到了法国之后就去看了医生,结果医生说她怀孕了,当时她就惊呆了。

    她没想到自己居然怀孕了,当时就脸色惨白。本来同行的丫鬟想把这事告诉张静江,不过被她制止了,她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这事。本来她是想不要这个孩子的,不过最后还是没能狠心把孩子做了,毕竟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她知道这事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不然自己三姐夫和三姐之间肯定会发生很大的矛盾,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被瞒了下来。要不是这次宋庆玲非得来看她,或许这事没几个熟人知道这事。

    “哎,你这是何必呢!你这一个女孩,还怀着小孩,一个人在这异国他乡。”宋美玲感叹道,“那你就一直瞒着家里人?一直在这法国待着?”

    “嗯!”张荔英点了点头,“我已经打算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就呆在法国。我本来就出生在这,对这里也比较熟悉,其实也不像您说的那样。”

    “那你有没有打算找个夫君?你总不能一个未婚女孩还带着一个孩子吧?”虽然不知道合不合适,宋庆玲还是忍不住说了。

    “宋姨,你的意思是?”张荔英有些不解。

    “我这边刚好有个合适的人,人很好,就是年龄稍微大了点。不过这样的男人也比较疼人,你要是不介意,我可以介绍他给你认识。”宋庆玲试探道。

    “那人年龄多大?”张荔英好奇道,不过并没有拒绝。

    “那人比你父亲还大两岁!”见对方脸色不对,宋庆玲连忙解释道,“叫陈友仁,你应该听说过,我也没强求你,你可以试着先认识一下对方。正好对方的妻子去年刚刚去世,除了年龄大点,也总比你回去做小妾或者这么一个人好吧!”

    “这不太合适吧!”张荔英很是惊讶。

    “没事,你可以见见再说,反正他也在巴黎!”宋庆玲不以为意道。

    见作为长辈的对方都这么说了,张荔英也不好回绝,便答应了先见见。见眼前这位让她很尊敬的长辈如此夸赞那为未曾谋面的人,她也有些好奇。

    。。。。。。

    此时的李恪并不知道,他很尊敬的前国母,正在挖他的墙角,此时的他正在南京陪着老蒋用餐。这是一次私人聚会,除了老蒋夫妇,就是李恪夫妇,没有其他的人,就连张静江也不在。

    当然此时老蒋的妻子,变成了宋美龄,而不是远走美国的陈洁如。重新回来重掌大权可谓意气风发,加上娶了他心仪已久的宋美龄,可谓江山美人皆得,自然心情就很好。

    “兴华,我走的这段时间,多亏你帮衬,这才没让那些黄埔学生流落街头。在这里我代表他们谢谢你了!”说着老蒋就端起酒杯,对着李恪笑着道。

    李恪连忙倒了一杯茶,举起来,“校长,我这戒酒了,学生就以茶代酒。至于校长所说,言重了。您去日本的这段时间,也不止我一个人,其他的像一民(朱绍良)、辞修这些人也都一起帮忙,不然我一个人哪能做好这事。”

    “你戒酒了?什么时候的事?”老蒋看李恪以茶代酒,有些惊讶。

    老蒋这话,让李恪和张芸英都有些不自在,之前那事可是让两人打了一段时间的冷战,前不久这才还。出了那事,李恪自然就戒酒了。

    李恪笑着解释道,“我是军人,怕喝酒误事,所以就戒了,校长勿怪!”

    “没事,不喝酒好!”老蒋也没见怪,“我这也不常喝,连偶尔喝一次,美龄都在说我。这样,我今天起,也戒酒,算是作为表率!美龄,你负责监督我!”

    说着老蒋就让人把酒撤了,让人上了一壶茶,把李恪雷的不轻。自己有这么大能耐,居然让老蒋都开始戒酒?

    “达令,这可是你亲口说的,不是我逼你的哦!”宋美龄笑着道。

    宋美龄信基督,不喜欢喝酒,却喜欢抽烟。而老蒋却比较讨厌抽烟,估计敢在老蒋面前抽烟的人不多,最多一手之数,宋美龄就算一个。

    戒酒的事算过去了,老蒋随即便谈到了正事,“兴华,我听说你在浙江搞了四个警备师,还把那些被遣散的学生给编在了这四个警备师里面去了?”

    面对老蒋这话里有话,李恪自然有应对之策,“警备师是我上任保安处处长之初的想法,本来只想用来维护地方治安,每个师也就3000多人。

    不过收拢了这些黄埔学生后,总不能让他们什么事都不干吧,所以就把编制扩大了,弄成了7000人一个师。不过武器这些不太足,当初政府这边也没给武器,所以我就用当初德国那批武器,暂时把架子搭起来了。

    既然校长回来,这支部队我觉得校长可以利用起来。虽然士兵只训练了几个月的时间,不过都是清一色的黄埔教官或者学生,对校长的忠心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兴华你有心了!”老蒋眯了眯眼笑着道,“现在我回来了自然不用担心这个,武器这些过段时间我就让军政部给补齐。我打算把其中两个师抽出来,组建一个新的军,不知道兴华觉得如何?这个军长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老蒋虽然对李恪很信任,但是也在试探对方,看看对方是不是何应钦第二。对于何应钦,他现在虽然仍然在重用对方,但是心里肯定在防备的,而李恪在这段时间的黄埔师生中威望很高,不由得他试探一下。

    李恪也知道老蒋的真实用意,笑着道,“这个军长自然得是对校长忠心的人,一民兄就很不错,校长完全可以任命其担任军长。至于调走两个师的事,这也没什么,本就是为校长准备的。再说浙江也没什么战事,不需要那么多部队,剩下两个警备师和警察足够应对。

    说到这,我这还有一事,望校长批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6624/6676562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6624/6676562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