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1924 > 第两百四十六章 南京之行(一)
    “李恪来南京了?这太好了,我还以为他会晚点来,没想到现在就来了。马上让他来见我!”

    憩庐,听到李恪来南京的事,宋美龄很是高兴,在她看来,李恪这次无疑就是来支持她的。

    看到自己小妹如此着急,宋子文劝道,“小妹,李恪直接去了他岳父张静江家里,来我们这肯定得晚点。”

    宋子文也听出宋美龄的语气,直接是给李恪下命令,让对方来找她,根本没一个求人的意思。好在是他听见了,要是让李恪听见了,心里肯定会有芥蒂。

    自己小妹,除了有着一个委员长夫人的身份,也就是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职位,根本不可能指挥得动李恪这样的人物。连贺衷寒这些黄埔学生都不听她的,更何况其他位高权重的人。

    “这个李恪怎么这个时候还分不清轻重缓急,营救介石才是最重要的。”宋美龄有些气昏了头,口不择言道。

    “小妹,你这话,当着我说就算了。当着李恪可千万不能这么说!”宋子文提醒道。

    “大哥,有这么夸张吗?他可是介石的学生。”宋美龄不悦道。

    “小妹,即便是委员长在都对李恪客客气气的,你这个态度,肯定会在对方心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现在是什么情况,你还不清楚?

    我们可以控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不给何应钦军费,但李恪控制的工商银行可不会听我们的。要是得罪他了,他转而支持何应钦怎么办?

    而且严格地说,李恪并不是委员长的学生。陈诚也一样,只是尊称委员长为校长而已。”宋子文纠正着自己小妹的错误。

    “这倒也是,那让他先跟张部长好好聊聊吧。”宋美龄也意识到自己有些着急了,连忙调整了一下心态,并换了一个话题,“端纳先生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宋子文摇头,“端纳那边对外联系肯定被汉卿他们给控制了,想要对外联系,没有汉卿的同意,根本不可能对外传达消息。”

    “戴笠那边呢?他们不是在西安有人吗?让他们试试跟端纳先生联系,我必须知道现在西安的情况。”宋美龄随即就拿出女强人的风范,开始下达指令。

    看着宋美龄这样,宋子文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们宋家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干大事的。此时的宋美龄在政治上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好在现在戴笠投靠了他们,才让他们不至于成为瞎子,有着戴笠的情报网,他们也能了解现在的局势。至于跟端纳联系,戴笠听后不禁摇头,这个师母真会给他安排事,不过为了前途,他还是把命令传达下去了。

    李恪以来南京就去了张静江家,有心人都不觉得意外,毕竟在中央,李恪对自己岳父的信任,肯定要强于其他人。

    “岳父,这次是我大意了,让芸英肚子里的孩子掉了。”李恪一见张静江就请求对方原谅。

    “这事我听说了,都是命,只要芸英没事就行,孩子没了,以后再生就行了。”张静江叹气道。

    张静江听到这事后,也很生气,但他能怪李恪吗?为了这事,李恪在武汉、甚至湖北,对日本人大动干戈,换成其他人,会这么冲冠一怒为红颜吗?显然不会。

    现在的南京跟当初在广州时期相比,变化太大了。奢靡的生活,让不少人都失去了骨气,对于日本人,很多在骨子里恐惧。虽然老蒋带头发起新生活运动,老蒋或许能做到,但却管不住自己身边人。

    在张静江现在看来,此时的南京政府高层,极大一部分都堕落了,这些他都看在眼里。要不是为了实现中山先生‘十万铁路’的梦想和为自己这个很有成就的女婿充当在中央的眼睛,他早就辞职不干了。

    “岳父,医生说,芸英的身子要是再生孩子,会着不住。”李恪的意思很明显,不打算让张芸英再生孩子了。

    在李恪眼中,女人不是生育机器,而且他也不想自己的女人因为给自己生孩子而把身体拖垮。他现在的孩子也有好几个,太多了反而没时间去教导。孩子多了有什么用,像杨森那样,连自己孩子都不一定认得完,有什么意思呢。

    张静江也没说什么,孩子们的事,他也不想去操心太多,不过想到自己这三女儿,他也不禁有些感叹。嫁给眼前这个男人,的确受了不少罪,好在眼前这个男人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

    “我后面抽空去看看芸英。”张静江点头道,“对了,这次你来南京,是什么打算?支持宋美龄他们的和平谈判?”

    “不支持不行,现在这个时候,委员长不能出事,不然国家会乱。”李恪如实道。

    “即便他回来又能如何?让他当政,这个国家不是亡于日本,就是亡于他和他身边的人。现在南京这边,大部分部门都问题严重。这栋大楼,有太多的蛀虫,即便你如何修补、加固,但根基都坏了,撑不了多久的。

    而且按照你的分析,日本一打来,失去了沿海地区,这个问题会更严重。

    还不如另起炉灶,重新建一座大楼。何应钦觊觎我那义弟的位置,但他根基不稳,必须依靠你,你就可以趁机入主中央。即便是何应钦联合汪精卫,但短板依然明显,只要挺过前面最艰难的时期,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此时的张静江已经不在乎老蒋了,对那个义弟,他是看透了。

    “现在太晚了,我不敢去赌,要是赌输了,那可能就是把整个国家给垫进去。”李恪摇头道。

    自从日本二二六事变后,日本高层法西斯激进派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全面侵略中国的意图也越发明显,外有强敌,李恪不敢去赌。

    “你说的没错,要是真的日本趁机全面入侵,的确有可能向你说的那样。不过这次我那义弟要是能平安归来,声望倒是会加强不少,就连那些知识分子都会支持他。

    这估计是他没能想到的吧!”张静江嘲讽道。

    自从老蒋被囚禁,整个中国的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那些之前不太鸟老蒋的也都纷纷指责张学良胡来。当然并不是他们真心支持老蒋,而是在这个民族危亡之际,老蒋不能出事。他们都知道要是老蒋出事,意味着什么。

    “这就叫祸兮福所倚吧。”李恪淡淡道,“现在南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听说教导总队已经离开南京,我这才急忙赶来。”

    “复兴社闹的。现在南京可是热闹的很,那些牛鬼蛇神一下子都钻出来了,何应钦嚷着武力围剿,复兴社以贺衷寒为代表的,则是跟何应钦勾结在一起。

    戴季陶、陈立夫兄弟,汪精卫都要来掺和一下。主和派现在主要以宋美龄、宋子文以及孔祥熙为主,仗着对财政的控制力,不给军队军费,何应钦的讨伐,进展缓慢。”张静江把这段时间的好戏都一一说了出来。

    听到复兴社,李恪就不禁想起复兴社现在的情况。现在的复兴社分为四支,分别是贺衷寒的政训系统、康泽的别动队系统、戴笠的特务处系统、李浩文的情报系统。

    复兴社成立之初,基本都是各司其职,但现在实际上俨然已经分家,职能都出现重叠。不过实力最大的还是贺衷寒的政训系统,因为一直把控着复兴社总部大权,李浩文系统虽然实力也不小,但因为主要在地方以及海外,没法跟贺衷寒等人争夺复兴社大权。

    康泽和戴笠虽然深得老蒋喜爱,但毕竟资历在那摆着。

    “看来这次,倒成了一个试验这些人忠诚度的试金石。”李恪笑着道。

    “要是他能活着,南京这边,可就要有一批人遭殃咯。”张静江自然明白李恪的意思。

    张静江说的无疑就是现在这批主战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何应钦、贺衷寒等人。

    “我得去看看贺衷寒他们,这群人现在都翅膀硬了,不管教一番,估计这辈子就算完了。”李恪还是有些爱惜人才,并不想这些人因为这件事而走错路。

    “现在估计也就你能压得住那些激进的复兴社军官。”张静江点头道。

    虽然自己这个女婿在其他地方有着不少根基,但黄埔仍然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本。要是能把黄埔系的一些人争取过来,对自己这个女婿来说益处很大,中间如何操作,他知道自己女婿有分寸。

    “这几天宋美龄等人倒是到处活动,还来找过我,我给她提议去西安,也不知道她是否听进去了。”张静江补充道。

    “希望她听进去了,现在想要和平解决此事,也就她亲自去西安了。我倒是想去表表忠心,可我跟张学良的关系不怎么好。”李恪开着玩笑道。

    他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以及之后的很多不作为,直接当着面表达出不满。张学良自知理亏,加上实力大减,也不想跟李恪争辩,这些事情张学良或许不介意,但这个时候,他的那些手下可就不好说了。

    。。。。。。

    李恪来南京,对于何应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自从李恪联合多省发布希望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通电后,他就意识到了李恪没有选择支持自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6624/6676574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6624/6676574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