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 > 第26章 真假黑白第章第章第章
    此时的吕氏已然察觉到一个极其严峻的事实,那便是朱允熥在悄无声息间已成长至了一个令人骇然的高度。

    自那个夜晚,朱大遭受生死劫难,却奇迹般安然苏醒以来,整个局势便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朱元璋似乎对嫡长孙朱允炆的宠爱不再如初,反而对朱允熥流露出异乎寻常的关注。而朱允熥也不复往昔的懦弱与畏惧,口吃之症亦随之消失,思维敏锐且胆识过人,其言行举止与昔日的朱允熥判若云泥。

    这使得吕氏深感危机重重,她发现自己的儿子正逐渐陷入困境,尤其是在今日之事发生之后——朱允熥竟在东宫对她动手。

    原本吕氏意图借此机会,将此事禀告朱元璋,并借机挑拨离间,让朱元璋以为朱允炆因朱允熥对其母妃失礼而出手惩戒。

    然而,令她未曾预料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朱允炆处处被动。尽管如此,吕氏并不知晓,朱元璋对于这一切早已心中有数,在他看来,其众多孙子中唯有朱允熥具备担当重任的资质。

    吕氏的宫殿内,她轻柔地用丝帕擦拭着朱允炆背部的伤口,朱允炆慢慢从昏迷中苏醒,趴在床上因疼痛咬牙切齿。

    同时,他的眼中燃烧着毫不掩饰的愤怒,沉声开口道:“母妃,孩儿誓要让朱允熥付出代价,沉重的代价。”

    吕氏点头,口中的话语透露出一丝狠辣:“我明白,越是如此,你越需痛定思痛,冷静应对此事。如今的局面愈发扑朔迷离,连皇祖父似是另有所图。

    因此,你要表面上装作隐忍,私下却要尽快寻觅对策,扭转乾坤。待伤势痊愈之后,多与朝中文臣私下交往。

    毕竟皇祖父年岁已高,只要有文臣们全力支持于你,即便是他也会对你多加考量。”

    朱允炆默然点头,眼中寒光一闪,恨声道:“可恶的朱允熥,为何会有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废物,如今竟然修为大增至此境地。

    难道真是那次大病让他得以觉醒了吗?”

    吕氏紧锁眉头,眼中闪过一抹懊悔。当年朱允熥何以突然染上重病,个中原委恐怕仅他与朱允炆二人知晓。

    但对于这件事,即使是在与朱允炆独处之时,吕氏也始终避而不谈。

    此夜,朱允炆与吕氏皆未眠,而朱允熥则安睡如常,毕竟身处皇宫内外,他必须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刺杀企图。一旦进入皇宫范围之内,这些威胁才稍稍得以缓解。

    第二日清晨,一个小宫女匆忙前来为朱允熥端来了洗脸水,并服侍他洗漱更衣。

    话不虚言,昔日的朱允熥眼光确实犀利非凡,挑选的小侍女个个皆显仙姿绰约。

    那名小侍女在朱允熥审视的目光下不禁羞涩垂首,此景引得朱允熥发出一阵轻笑。

    随即,他整饬了一下道袍,朝殿外行去。望着朱允熥离去的背影,小侍女面露困惑之色,低声自语:

    “殿下与往昔相比,似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刻,在宏伟的奉天殿正厅之内。

    文武百官早已齐集于此,各按品秩列队肃立,等待着皇帝朱元璋的到来。然而因圣上尚未驾临,众人皆窃窃私语,交流着近日朝廷之事。

    文臣们低声谈论着昨日朱允炆受罚之事,明显可见今日朝会,他们并未打算轻易放过此事。

    而武将们则面色各异,皆因为他们得知朱允熥执行救灾任务归来,深得朱元璋赞赏;反观朱允炆却遭到朱元璋的责罚——这其中的微妙关系,不由得让人揣测不已。

    武将们私下里纷纷揣度,难道朱元璋有意在这几位皇孙中,另择一人加以重点栽培?如若真是如此,武将们自然期盼朱元璋能选择朱允熥。

    其缘由先前已有明示。

    蓝玉因伤重似猫一般蛰伏府邸修养,无法出席朝会。平日里他所处理的一些事务,悉数转交他人,严格遵照朱允熥的叮嘱,刻意收敛锋芒,扮作虚弱之态以保自身安全。

    蓝玉缺席,朝堂上的武将们亦不乏高手。这些人见机行事,各有各的心思盘算。

    正当群臣议论纷纷之际,身负重伤的皇孙朱允炆强忍疼痛,从殿外步履蹒跚地走进来。

    自从朱标离世后,朱元璋便让朱允炆时常陪同参与早朝。即便当今的朱元璋对他颇有微词,朱允炆仍厚颜无耻地出现在早朝之上。

    他出现的一刹那,立刻吸引了文武百官们的目光聚焦。文臣们纷纷上前关切问候,眼中流露出怜悯之意。

    在文臣们看来,朱允炆无疑是他们全力扶持的对象。唯有朱允炆登上帝位,他们才能拥有更多权柄与地位。因此在文臣们心中,朱允炆几乎被视为祖先般的存在。

    尽管朱允炆面色不佳,仍旧竭力挤出一丝微笑以示谦逊有礼,这让文武百官们甚感欣慰。

    这位皇孙具有如此良好心态与脾性,若不扶植为真龙天子,实在是暴殄天物。

    究其根本,正是因为大家在朱元璋这位武夫粗豪君主的统治下,长久以来惶恐不安,他们渴望未来君主不再是一位粗鄙暴力之人。

    亦即朱允炆深谙伪装之道,他逐一与文武百官行礼,态度谦逊有加,待逐一问候完毕,便挺立于文官之首,显得坚毅异常。

    他咬紧牙关站立在那里,背后剧痛令其额头上再度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须知此时已近冬寒时节,众官员尚觉寒冷刺骨,他却满头大汗,足见背上的伤痛何其锥心撕肺。

    然而在这样的境况下,朱允炆仍能隐忍坚挺,维持着那份伪装的笑容以示众人,此般城府之深实非寻常所能及。此举令常家兄弟之一的常升不禁微微皱眉,暗自思量:如此心机深沉之人,实乃不易对付。

    就在此刻,一位礼部侍郎缓步走到朱允炆身边,关切道:“殿 下,您的背部伤势……”

    原来,朱允炆的背后伤势已然严重,丝丝血迹透过衣物渗出。这一切其实是他事先刻意加重伤口疼痛,使其出血,以此布下一局苦肉计。即便真相如此,却也要做得足够明显。

    朱允炆装作极力克制的样子回答道:“礼部侍郎大人无需挂怀,些许过错所致,受些惩处罢了。”

    他正是要利用朱元璋尚未驾临的间隙,率先向文官们诉说早已策划好的说辞,以便待朱元璋亲临时,文官们能够有所准备,为其辩护。

    果然,那位礼部侍郎李大人面露疑虑,立刻说道:“殿下宽宏大量,平素行事更是谨慎小心,又怎会犯下过错呢?微臣实在不敢相信,殿下不妨明言,让臣等听听其中原委。”

    众多文官纷纷应声附议,他们都急于了解朱元璋究竟因何缘由痛责朱允炆。只有知晓了缘由,他们在早朝之时方能为朱允炆之事发声,寻得辩解之策。

    朱允炆见目的已达,便开口道:“唉,实话实说,确是我失当之处。此前三皇弟朱允熥康复之后,对我母妃吕氏多有不敬,甚至口出秽言辱骂。身为儿子,我实在难以容忍,于是欲与三皇弟理论一番,却被母妃拦阻。母妃认为他幼年丧母,心中难免失衡,言行有所偏差也在情理之中。尽管母妃如此宽容大度,但作为儿子,我实在不能坐视母亲遭受这般羞辱和谩骂。母亲一片苦心教导宜伦郡主和江都郡主,而三皇弟竟对此毫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地羞辱母妃。

    为此我心中愤懑难抑,在此次赈灾途中,便请了几位修为较高的同道中人,意欲教训一下三皇弟,助其明白尊老爱幼、讲究礼仪的重要性。本以为路上的震慑能让其醒悟,却不料归来之后,三皇弟对我母妃依然出言不逊……”

    同时,我也察觉到,试图在路上寻人教训他的举动,并未对改变局势产生丝毫作用,反而让我对此感到懊悔不已。

    未曾想,太上皇陛下或许已得知此事,便揣测我存有害意于三皇子殿下。

    随后,便传召我前去,对我施以惩戒。回顾此事,的确是我行事有过激之处。

    即便身为亲子,在母亲遭受侮辱、谩骂乃至拳脚相加之时,确应愤而出手,保护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8920/677317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8920/677317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