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 第192章 螯虫灾害!
    太极殿,聚集着几位文臣。

    外面的天气非常炎热,但因为李二掌握了硝石制冰的方法,但凡皇宫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会放置大量的冰块消暑降温。

    硝石制冰的原理很很简单,将硝石倒入水中会吸走大量的热量,会使得水温急速下降从而结冰,也好在硝石这种东西很常见,否则换了是其他矿石,以李二这种靡费方式也不能给后世留下多少。

    在李二和诸位文官面前,放着一个水桶,水桶里面正有红壳子的怪虫爬来爬去,看上去格外渗人,三人表情也都有些凝重。

    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穿着一身地方官员特制的官服,正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

    “陛下,今年渭南一带的螯虫泛滥成灾,比往年多了不知多少倍,无论怎么杀都杀不完,就像是雨后春笋一下杀死一批又来一批。”

    “渭南十数万亩刚种下的稻苗,因为这些该死的螯虫肆意打洞破坏稻苗根茎,十数万亩良田的稻苗几乎全死了。”

    “再加上如今渭河水位下降,再难供应一次稻田浇灌,想要再次耕种几乎是不可能了,就算侥幸耕种一波,难免会被螯虫再次破坏掉。”

    “如今整个渭南,数十万百姓整日以泪洗面,怨声载道,是臣没有做好防患螯虫的措施,导致螯虫泛滥成灾,请陛下撤了微臣渭南县令一职!”

    渭南县令低着头,脸上还带着几分被撤职的期待。

    虽然他很想在往上爬一下,但奈何今年螯虫泛滥成灾,十数万亩稻田肯定颗粒无收,等到秋收时候极有可能出现大饥荒,到那时候可不仅仅是撤职那么简单,搞不好还要被杀头。

    因为这场饥荒是因为防患螯虫不当造成的后果,他这个渭南县令难辞其咎。

    李二面色深沉的盯着一水桶螯虫,突然说道:“罪不在你,要怪就怪这螯虫生命力太顽强了,渭南又是水镇,是这些螯虫的天然繁衍之地,想不泛滥成灾都难。”

    “张丰顺,你先起来,容朕商议之后再做打算。”

    “谢陛下!”渭南县令张丰顺站起来,小心翼翼的退到了一旁。

    李二看向群臣问道:“诸位,可有妙计解决渭南的螯虫灾害?”

    “这……。”房玄龄迟疑一番后才拱手道:“陛下,渭南是水镇,若要将螯虫彻底铲除,最起码三年不放水,自然会永绝螯虫之患。”

    中书舍人岑文本皱眉道:“正如中书令所言,渭南是水镇,三年不放水,百姓要种植什么样的粮食度过三年?若是种旱地,万一有了水患,难免又是一场灾难。”

    长孙无忌摇头叹道:“哎,此事无解,此事无解呀!”

    李二皱眉道:“这可如何是好?”

    吏部尚书杜如晦道:“螯虫以水为生,虫卵遍布渭南水域各地,想要永绝后患,还必须得旱上三年两载才行,陛下,此事无解,秋收之时,渭南难免会出现一场饥荒,还得早做准备才行。”

    魏徵沉吟道:“如此一来,渭南四五十万人就要受灾,秋灾不比夏灾,夏灾坚持一下还能坚持到秋收,但秋灾恐怕要等年后的这个时候,要赈灾四五十万人一整年……哎。”

    众人都陷入沉默之中。

    正在此时,外面一个太监小跑进来躬身道:“陛下,蓝田侯差人来信,说是土豆已经成熟,请陛下前往三河村挖土豆。”

    李二神色一喜,当即起身笑道:“哈哈,总算是有一桩喜事了,没想到土豆这么快就成熟了。”

    五六位文臣都是一脸问号,有几人异口同声的问道:“陛下,土豆为何物?”

    李二笑而不语,转头对身后的王德交代道:“王德,你马上去通知皇后,让她尽快来此地与朕一同前往三河村。”

    王德领命离去。

    长孙无忌一脸不解道:“陛下,这土豆究竟为何物?臣怎么闻所未闻?”

    其他人也表示对土豆极为好奇。

    李二激动的抚掌一笑道:“诸位有所不知,蓝田侯家中种植了一种名为土豆的粮食,据说亩产惊人,能当菜吃也能当粮食果腹,重要的是生长环境不挑地方,旱地沙土也能种植生长,更重要的是,这土豆竟然还能存放一两年之久都不会坏掉。”

    “撕,天下竟还有如此粮食?”

    “这……简直闻所未闻!”

    “陛下,如果真有这种粮食,为何从未有所耳闻?”

    魏徵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李二笑道:“你们当然闻所未闻,因为这土豆并非我大唐的粮种,庆侯说此物来自于海外。”

    众人闻言,颇感震惊。

    长孙无忌目光惊奇道:“他竟然去过海外?”

    李二摇头道:“庆侯去没去过海外暂且不论,但这土豆从未在大唐出现过,想必定是海外产物,诸君不妨随朕一同前往,见一见这土豆的真面目。”

    他看向渭南县令,指着一桶螯虫说道:“张丰顺,你带着螯虫随朕一同前往三河村吧,螯虫如此害虫,咱们没办法处置,或许庆侯有办法处置也说不准。”

    不多时,李二摆开仪仗队,率领文官们出发三河村。

    不到一个时辰,众人就到了三河村。

    房玄龄魏徵二人也是第一次来到三河村,二人掀开马车的帘子观望,此刻也被三河村繁荣的主街道给震惊了,街道两旁的建筑是各种商铺,各类货物一应俱全。

    店铺之前摆满了各种摊位,从村东头一直延伸到了村西头。

    虽然酷热难当,但也不及人们脸上带着的热情笑容,叫卖声也是不绝于耳,街边卤肉的摊位飘荡着浓郁的香气,引的二人也是垂涎不已。

    同乘一辆马车的二人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彼此脸上带着的震撼表情。

    房玄龄感叹道:“难怪陛下隔三差五的来三河村走一遭,真是没想到,几个月前还破破烂烂的村子,在蓝田侯的建设之下,竟成了这等繁华之地,这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啊。”

    魏徵连连点头道:“若是大唐各处都是如此繁华景象,那才是真正的贞观盛世。”

    房玄龄面带讥笑道:“老夫记得,魏徵大人最开始的时候还极力阻止魏王跟蓝田侯学艺呢,说蓝田侯此人心术不正,让陛下下令魏王远离此人,这样一位造福百姓的能人也叫心术不正?”

    “哼!”魏徵冷哼道:“中书令可不要断章取义,老夫最开始并不了解此人,就事论事而已,若再发生类似的状况,老夫同样会当堂谏言,对事不对人是我们御史台的为官之道。”

    房玄龄面带不屑道:“好一个对事不对人,那老夫问你,现如今五姓七望有三家都与蓝田侯结仇,你御史台有八成的人都和五姓七望有关系,魏徵大人真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的置身事外?”

    魏徵有些哑口无言了。

    房玄龄继续道:“上次五姓三位族老参告蓝田侯,难道魏徵大人真能将自己摘的干净?你身为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台百官不假,但你真能做到完全统领吗?”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8998/6775223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8998/6775223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