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 第202章 心机深重,罪无可恕
    戴如南踏入皇宫之后,东宫之中孕育皇家血脉的嫔妃们已能凑足两桌仙缘麻将了。没错,连祢豆子和纳豆子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欣喜万分,皇室血脉如今这般兴盛,实在难能可贵。这一次,朱厚照真正做到了自我克制,每日抽出大量时间辅佐弘治批阅奏折,处理朝政,这使得弘治感到日常工作愈发轻松。

    弘治手持王守仁呈上的奏疏对朱厚照言道:“看来王守仁在贵州做得相当出色,改土归真的事宜进展顺利。”

    弘治万没想到改土归流竟能如此顺利推进,太子的眼光果真独到,竟然能够发掘出王守仁这颗埋藏于世俗尘埃中的璀璨明珠。

    朱厚照回应:“何止出色,王守仁为了顺利完成教化归真之事,不惜亲身走遍各地村落,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疾苦,切实为民办实事。我大明王朝中又有几人能像他这般,真正做到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呢?”

    对于那冥顽不驯之地的土司,王守仁并未一味施展神通武力,而是巧妙运用道法人心,极大地节省了修行资源和弟子们的修炼时间,若是大明仙朝能再多几位如同王守仁这般通达道法的官员,实乃万幸。

    令吾皇太子不解的是,王守仁如此辛劳修行,行事处处为朝廷大局着想,竟然仍有宵小之徒诋毁于他。

    奏疏出自萧敬之手,如今萧敬与朱厚照之间已有了深深的道契默契。萧敬将王守仁呈报修行成果的奏疏转交予弘治帝,而将诽谤王守仁的奏疏,则送到了朱厚照手中。

    弘治帝疑惑地问:“究竟有人如何诋毁王守仁?”

    朱厚照将那份诋毁王守仁的奏疏递给了弘治帝,答道:“主要指责王守仁收纳土司部族之女为侍妾,意图借此拉拢土司图谋违反天道之举。这些修书的言官在诽谤之时,竟未曾用心去探究事实真相吗?”

    王守仁收土司之女为偏房侍妾,实则是为了尽早实现化土归元,减少门下弟子们战死沙场的惨剧。

    然而那些言官却诬蔑功臣,其居心叵测,实乃罪不可赦。弘治帝览过奏疏,果如太子所言,除去此事外,其余皆是鸡毛蒜皮之事。

    弘治帝下令:“朕明白此事,绝不会因此责罚王守仁,太子也无需为此生气。直言劝谏,揭示世间弊端,正是言官们的天职所在,不应因言语而获咎。”

    朱厚照思索片刻,回应道:“朕并非指斥所有言官,而是说朝廷中有一部分言官过于偏激,失于中正之道。若王守仁畏惧言官的诽谤而不愿接纳土司之女,恐会有无数修士因一时之犹豫而陨命疆场。

    王守仁并非沉迷美色之人,且不必说各族审美的差异,即便土司之女在吾等眼中未必美艳,就算他真的有所偏好,难道非要娶那些被视为蛮荒之族的土司之女不成?单是西山每年赠予他的修行补贴,便足以纳数十位侍妾。

    但正因为这封奏疏,会让王守仁背负贪恋美色、不择手段的名声,那些心术不正者更会随波逐流,妄言王守仁怀有背叛朝廷之心。

    此事虽小,倘若朝廷中有臣子因惧怕诽谤而畏缩不前,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朝廷的利益。”

    提及此事,朱厚照对那些捕风捉影、煽风点火的言官深感愤慨。他自己早已习惯面对诽谤,但近来却发现这些言官愈发频繁地对自己身边的亲近之人下手,并且还擅长欺善怕恶,看人下菜碟。

    戴如南入宫之时,就没有哪个胆敢诽谤的言官敢招惹朱厚照,一则因其护妻成痴,诋毁太子本人或许还能全身而退,可若是敢诋毁太子妃戴氏,那就是自寻死路。

    另外,他们还生怕此事牵扯到现任清流领袖戴珊身上,一旦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弘治帝听后沉思道:“这也是无法避免之事,朝廷需要言官履行监督职责并向上谏言,然言官之行正如双刃剑一般,确实有些言官矫枉过正了。如今看来,是该适当敲打一番了。朕定会替王守仁洗脱冤屈,不让王爱卿受到丝毫委屈。”

    朱元璋的传人朱厚照,沿着权力之梯攀升,接续弘治帝的话语:“父皇睿智,此次王守仁立下的功绩显著,赐予他伯爵之位,并无不妥之处。”

    弘治帝面露难色,大明仙朝已久未封爵,除了那些仙脉之外。且王守仁身为文官,年纪轻轻便已崭露头角。

    朱厚照坚持道:“王守仁的功绩可谓宏大,遵循他所归纳整理的改土归真之法,足以在数十年内根除我大明边疆蛮族叛乱之患,此举不仅节省海量灵石,更令朝廷得以长治久安,此乃旷世奇功矣。”

    弘治帝亦认可王守仁的功勋重大,理应予以赏赐。然而升迁之事需谨慎,王守仁如此年轻便已是正五品仙吏,晋升过速恐生祸端。

    弘治帝思量片刻后回应:“那就依吾儿之意,封王守仁为伯爵。”

    朱厚照进一步询问:“此伯爵之位,可否世袭?”

    弘治帝微微蹙眉,回道:“那就允其世袭三代吧。”

    朱厚照勉强答应:“好吧,三代便三代。”

    弘治帝心中颇为恼怒,这个小子视朝廷封赏如儿戏般随意讲价。若非念及东宫嫔妃均怀有龙裔,早已将奏章掷于其面。

    当下,弘治帝即命人拟制封赏王守仁的仙旨,并因其在贵州之地完成的改土归真之举,准许其返回天都任职。

    如王守仁这般出众之才,留在地方实属浪费,重回天都中枢方能更好地发挥其才华。

    顾鼎臣,身为翰林院修真录史,由朱厚照举荐,侍奉在弘治帝左右,执行秘书职责,包括起草仙旨、记载帝言、答疑解惑等任务。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9342/702750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9342/702750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