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末,我在海边种田 > 第14章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瑜一起床便跑过来看望杨建一家,杨建娘子的咳嗽好了些,脸色也没有那么苍白了。想来是吃了药,又吃饱了饭,再加上活下去有了盼头便渐渐好了起来。

    顾瑜心疼的再送出了一顿药,药是用一粒少一粒,能不心疼吗。

    今天村里最大的事就是安顿杨建一家子。吃过早饭,顾瑜带着大部分人手来到村后,找了块地势稍高一些的地方,准备先给杨建搭个窝棚过渡一下。

    把地面平整了一下,铺上晒干的茅草,拉来昨天伐下来的木材,不一会一个简易的窝棚就搭建起来。

    顾瑜一直留意着杨建,杨建干活十分麻利,而且看起来脑子也挺灵活的。顾瑜觉得自己应该是捡到宝了。

    窝棚完工了,众人便赶回去吃午饭。

    试验田里的山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发芽了,山药适合种植在沙地,村子周围有很多沙地,之前二爷他们没合适的作物种植,都荒废着呢。下午开始,大伙得去翻地垦荒,4月正是最适合种山药的季节,天气再热些,山药就容易烂在地里了。

    小环送了杨建一家的午饭过来,顾瑜招呼带着三个孩子站在远处的杨建娘子过来吃饭。看着满满一罐白米饭加上一盘油汪汪的炒野菜,杨建娘子拉着三个孩子不住的给顾瑜磕头,小环连忙上来把她们拉了起来。

    “杨家嫂子不用如此,既来到村子,大伙就是一家人,以后你家吃喝用度跟村里都是一样的。先委屈你们住几日窝棚,等烧出砖头来,再给你们盖房子。”

    顾瑜顾不上回村吃饭,眼下最重要的是要烧出砖来,扩建住房。天越来越热,二爷的破茅草屋,顾瑜是一天也不想再住了。

    打发小环回去,等杨建扒了几口饭,也不管吃没吃饱,拉住杨建就去了野河边。

    前天挖的河泥堆在那里,散发出一股股河腥味,杨建上前捞起一把泥土,搓了搓,对顾瑜说:“郎君,这泥能不能烧出砖来我也不确定,我先把泥窑糊起来,先做几块烧了试试看。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做土砖嘛。”

    顾瑜松了口气,看起来杨建是懂行的。“下午我叫几个人过来帮忙,需要什么跟我说。”

    杨建摇了摇头说:“砌土窑是个手艺活,我家娘子帮我打下手就可以了,郎君让人多伐点木柴吧,再烧点木炭出来。”

    顾瑜答应下来,风风火火的跑回村里,简单吃了几口饭,把伐木四人组继续派了出去。

    自己来到垦荒的地方,种山药和种土豆大同小异,也需要拉垄,顾瑜就是过来当牛做马拉犁的。也许男人天生都喜欢耕地,现在的顾瑜居然有点喜欢上了拉犁,拉通透了的感觉跟做那事的感觉也是有些大同小异。

    吃晚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累,但看起来都心气十足。鲁迅曾说过:“希望能够带给人们力量。”(鲁迅: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

    顾瑜提起瓦罐去给杨建一家送饭,窝棚那边却没找到人,远远望去,野河边有些火光,便放下瓦罐寻了过去。

    地上升着一堆篝火,杨建一家五口正围着一座一人高的土窑涂涂抹抹。干不死就干到死,杨建算是领悟了打工人精神的精髓了。

    “杨大哥歇了吧,明天再干。快回去吃饭,嫂子还病着呢,我再给嫂子号号脉。”

    杨建本来还想再干一会的,听闻要给他娘子看病,就急忙收拾了跟顾瑜回到窝棚。

    假中医再次上线,顾瑜装模作样五分钟,对杨建说:“嫂子大好了些,我白天寻了些黄麻,吃完饭你熬点汤给嫂子喝了再好好睡一觉,应该过几天就能痊愈啦。”

    顾瑜实在是舍不得给药了,黄麻熬汤也的确能治咳嗽,关键黄麻这玩意遍地都是。顾瑜也是越来越领悟资本家的精髓,分币不花,就是鼓励。

    接下来的几天里,顾瑜连轴转,陪二爷伐木,帮杨建制坯,再去地里拉拉犁,中途还回老宅拉了一趟东西。

    老宅里有几袋稻谷,顾瑜每次回来都要仔细检查一番,存放在最干燥通风的地方。这是袁姓伟人最后的杰作:“海水稻。”顾瑜父亲生前经常跟他感慨,要是海水稻早几十年发明出来,他这种海边长大的小孩就不会饿肚子了。

    现在海水稻村里还种不了,一是没有灌溉系统,二是没人会种。土豆,山药这种埋土里等几个月就能收割的作物,顾瑜会种的。水稻就麻烦多了,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顾瑜把握不了,只能等等看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0191/6803718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0191/6803718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