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今夜有雨 > 第二章
    时间一进入八月,天气就迅速凉了起来。秋风朔起,早黄的树叶随着风落下,飘扬落了一地。

    田嬷嬷正在房中收拾衣裳。

    她细心将夏日里穿的单薄衣裳一一叠好,放进红梨木的衣箱中;又把秋日的衣服拿出来捋好。

    寒江端着药进来,看见一箱的衣裳,问:“这么早就将夏日里衣服都收起来了吗?恐过两日又热起来了呢。”

    田嬷嬷摇摇头,“秋风可厉害着呢,姑娘前几个月病得那么厉害,还是别受寒了好。”

    她看看寒江手中端着的药碗,胭脂水釉小碗里装着的参汤还冒着热气。

    “可按照郎中的嘱咐熬够时辰没有?”田嬷嬷问道。

    寒江点点头,“姑娘身子弱,这参汤里还加了枸杞,给姑娘补补气血。”说罢,她端着药,进了里屋。

    国公府是典型的三进院子,对于堂堂国公来说不算特别大,但也是极有气派。尤其是晚棠住的流云轩,更是雅致精巧,几处上好的厢房中间环抱出一个可人的小院子,种满了花花草草,一看就是个备受宠爱的千金小姐居住之地。

    晚棠正在里屋,靠在美人榻上,透过窗户望着外面飘散的落叶。

    “姑娘,快趁热把参汤喝了吧。”寒江将碗端到晚棠面前,轻声提醒。

    晚棠这才收回目光,端起小碗,用勺子一口口将参汤往嘴里送。

    年方十六的少女,一双杏眼秋波流转,脸色却苍白,连着小巧的唇瓣都没有什么血色。寒江看着自家姑娘,心疼道:“病了这些时日,人都瘦了一圈,憔悴了不少,可是苦了姑娘了。”

    晚棠笑笑,没有回答。

    自晚棠十三岁那年从府中若高的回廊阶梯下摔下之后,每年夏日的精神头都不太好,总要病上一两个月。十三岁那年摔晕了醒来,还泪流满面。孟夫人吓坏了,以为是晚棠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自庙里请了好些大师来做法。法做完了,病还得病,大家束手无策,只能当是当时摔坏了身子留下的后遗症罢了。

    今日好像是八月初五。

    晚棠喝完了参汤,问:“今日是否要去宫里谢皇后娘娘恩赏?”

    “是的,但夫人方才派人来说,姑娘身子不太好,谢恩就她去就好,您只管在家安心养病。”

    晚棠摇摇头,“不成,临近中秋的谢恩是大事,家中女眷不好有人缺席的。你现在就去告诉母亲我要去,然后替我更衣。”

    “姑娘病了这些时日,怎么今日想着一定要去宫中谢恩了?”

    晚棠没有回答,只是催促,“快去吧,别误了时辰。”

    寒江出去了,晚棠继续望着窗外的落叶,心中盘算着。

    八月初五,入宫谢恩。

    前世的记忆又涌入脑海,她心中一笔一划记得清楚。

    她起身走到梳妆台边,打开桌上的漆器描金首饰盒,翻翻找找,最终找出了一个镶有五彩石的手镯戴上,五颗不同颜色的宝石,来自去岁西疆的贡品,皇后娘娘所赏,镶嵌在上面光彩夺目。又想了想,用白皙的指尖用力抠了抠那颗红色宝石的底部,隐约感觉有些松动之后才停手。

    做完这些,寒江也从孟夫人处回来了,便赶紧给晚棠梳妆打扮,穿上了正式的宽袖袍衣,缀以栀子花香囊,这才出了门。

    穿过内院、前院正厅和抄手游廊,大门就在眼前。门口处,孟夫人以及嬷嬷侍女们已经在门口等候。见晚棠来了,孟夫人连忙上前握住女儿的手。

    “手这样凉?秋天到了,可不要受了风寒,病上加病就不好了。寒江,可有给姑娘带件披风,快披上。”

    寒江立即将手中的披风给晚棠披上,细心地系了结。

    晚棠看见母亲一脸担忧的样子,忍俊不禁:“哪里就有这么娇气了?在屋子里养了这快一个月,身子早就大好了,只是脸上看着没什么气色罢了。”

    “本来想让你在家里多歇歇的,怎么突然想着要同去谢恩?”孟夫人问着,拉着晚棠的手往大门外走。门外车马皆备,四驾的马车气派得很,引得许多路人围观。但一看是国公府,不敢多逗留,又赶紧挥挥袖子离去。

    “若是平常的谢恩也就罢了,但偏偏是中秋前。这么特殊的日子,家中女眷不好有人缺席的。”

    晚棠说着,伸出一只脚踩在车凳上,同孟夫人一起上了车。

    孟夫人看着晚棠,心中感慨万分。

    自几年前一场大病过去,晚棠倒是沉稳了不少。虽说这是好事,但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无忧无虑的好,女儿家少懂些东西,也能活得快活些。

    随着马车夫的一声吆喝,马车缓缓移动,朝着皇宫方向走去。

    这条路晚棠并不陌生,年节时候就常走,前些日子父亲和兄长在江州逮捕了几个逆党,圣人传郑家入宫谢恩的时候也来过,倒也算熟悉了。

    江州是大梁朝除京城外最为富饶之地,漕运陆运皆是重要关隘。逆党在江州现身,弄得人心惶惶,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虽说郑国公一行人得了令就立即快马前往,埋伏几日终将其抓获。但终究是给了他们时间,谁也不知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柳弛的手下都做了些什么,审问没有结果,也不知还有没有同伙。

    对逆党的审问仍在继续,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晚棠曾从父兄那里试探过几次,听闻被抓获的几人都关在监牢中,那是把守最为森严之处,能管事的人不来,天塌下来了都不会开。且监牢地处隐秘,外面的人只知道深埋在禁宫之内,具体位置谁也不知道,连她父兄也全然不知。

    还听闻,此次负责审讯的,是沈砚沈中书。

    沈中书在朝中向来有着铁面无私的名声。身为沈尚书之子,如今皇后娘娘的亲弟,沈砚可谓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年轻有为,二十有四的年纪就坐到了中书令的位置,是当今圣人最信赖之人。

    他来办这逆党的案子,自是最合适不过。

    只是朝中未免也有反对的声音,不过都是说他太过年轻,恐有疏漏。

    面对这些朝堂老滑头的质询,沈砚其它什么也没说,只轻飘飘来一句“能力证明一切”,如今众人的眼睛都盯着他,可谓是压力山大。

    可惜上一世晚棠被家人保护在羽翼下,不见风雨,不闻世事,自然也就不知道审问的结果到底如何。

    思绪飘散间,马车已然在皇宫侧门稳稳停下。

    晚棠和孟夫人在搀扶下出了马车,孟夫人身边的嬷嬷将国公府的牌子递给守宫门的禁军和内官,不一会儿,就有人从宫内走出,满脸笑容地迎接她们。

    “二位请随咱家走。”

    穿过宏伟的红漆宫门,晚棠注意到今日的皇宫格外不同。

    准确的说是,这种情况看起来应该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了。

    平日里的东侧门,由于是专门供朝臣官眷进出的,周围都是些内官宫女守着,今日却莫名多出了好些禁军。

    他们个个身壮如牛,一副铁盔甲护身,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剑鞘,眼神警惕地盯着周围,仿佛在防备着什么一样。

    路过的宫人被这紧张的气氛感染,步子都不自主地迈快了些。

    领路的内官絮絮叨叨道:“二位贵人将咱家跟紧了,近日宫中不太平,莫要生出什么事端来。”

    晚棠疑惑,“不太平?可是发生了什么?”

    内官左右张望一眼,看四下无人,才小声道,“二位身为郑国公的家眷,应该也是知道江州抓获的逆党被关在了这深宫中最为隐蔽的监牢,一直在审讯。”

    “本来一直是没有什么事的,逆党的人嘴硬,撬不出什么东西也是意料之中。”

    “可昨日晚上,竟然有刺客潜入宫中,入了监牢,将那三人救了两个回去!听说若不是沈大人将其分开关押,怕是三个都要没了!”

    晚棠和孟夫人诧异至极。孟夫人捂着胸口,“老天爷啊,这宫中是戒备最为森严之处,且不说那些刺客是怎么混进来的,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监牢的位置的?这可是机密,连我家国公爷都不知道的。”

    内官摇摇头,表示不知。

    “这谁又能知道呢。这不,沈大人一早就调了羽林卫将宫中各处大门都把守得如铁桶一般,就连那平日里无人进出地废弃小门,年久失修的狗洞都是有人看着的。阿弥陀佛,咱家是想着这事关逆党,恐有贼人要跳到国公爷头上,这才给二位提个醒。”

    孟夫人双手合十,“多谢内官了。”

    三人穿过重重宫门,经过无数红墙青瓦,终于到了椒房殿。

    椒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0595/6812270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0595/6812270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