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东北养驴日常 > 回家
    翌日,经过方医生检查确认可以出院后,黎夏厚着脸皮加上了方医生的微信,并且拜托方医生一定要帮忙问到救命恩人的联系方式。方医生可能觉得被黎夏这知恩图报的态度感动了,答应帮忙联系一下再回复她。

    办理完出院手续后,黎夏第一时间买了高铁票回家,没办法经过这次车祸她暂时不敢去机场了还是做高铁吧。否则她担心不能平安度过这个本命年!

    ————

    与此同时,黑省哈尔滨市郊老黎家。

    一座特别的的东北大院里。

    黎奶奶王秀梅看着刚吃完早饭不久就在后院刀大鹅的老儿子问道:“大海啊,你这不早不晚的的刀大鹅干啥啊?咋滴家里要来戚(qie三声)儿啊?”

    黎常海听了自家老妈的话,连忙兴高采烈的道:“我大姑娘她提前毕业了,下午就到家了,我得赶紧把大鹅先收拾出来,早点给她炖上,等她回家就吃上,哈哈我大姑娘这次回来就再也不走了。”

    “净瞎说,夏夏之前说得六七月才能回来的?”

    “真的,妈我没事忽悠你干啥,刚给我打的电话,说是她提前申请的,论文啥的该整完的都整完了,学校就让她提前回来了。”

    王秀梅听了老儿子的话后,直接高兴的大嗓门道:“哎呀妈呀,还得是我老孙女厉害啊,这么快就毕业了哈哈,对对,我不跟你在这墨迹了,我这得赶紧去把夏夏那屋收拾收拾去,给她把被子拿出来晾一晾,必须得让她回来住的得劲(舒服)。”

    黎妈妈张桂兰在旁边听了他们娘俩的对话后,也高兴的不得了,说:“妈还是我去收拾吧,你还得爬楼梯。”

    “别(四声)抢我的活,爬楼梯咋了,你还不一定有我腿脚利索呢。”

    黎奶奶说完就美滋滋的迈着她那六亲不认的步伐上了三楼。

    张桂兰想了想道:“夏夏爱吃大饭包、蘸酱菜,我去给她摘点白菜叶啥的去。”

    说着也连忙往后院的大棚走去。

    没有错老黎家现在不住在原来的肇东了,而是哈尔滨市郊。

    如果说这近六年来黎夏霉运冲天的话,那她的父母黎常海夫妻俩就是传说中的气运之子,财神爷的亲儿子了,总之就是都很玄学,一家子愣是行形成鲜明的对照组了!

    黎常海夫妻俩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村两口子了。

    黎爷爷黎有财和黎奶奶一共养育三子一女,而黎常海是老幺。

    黎爷爷俩人是非常开明的老人,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后第一时间就给三个儿子分了家,他们老两口自己过,哪个儿子家也不去掺和。想着等动不了的时候再谈养老的事情,左右自己的儿子都是孝顺的,到啥时候也不能没人管自己。

    黎常海年轻的时候比较机灵,主动的和乡里的一大厨学了厨艺,学的是做东北农村大席,出师后平时除了种地还会和师兄弟一起去做一些十里八村的红白事的大席。总体来说在农村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转折就发生在一七年的九月初,当时黎夏帝都大学入学,黎常海两口子带着父母一起把黎夏送到学校,顺便又在帝都游玩了一圈,一行四人高高兴兴的回到家,正在家里给亲戚朋友们侃大山,分享去帝都的所见所闻时,只听“砰!”一声巨响。

    因为说的太热闹所有人都吓够呛,不过大家除了抱怨一通后谁也没有当回事,因为大家都不是第一次被这个声音吓到了,附近的人都知道那是采油队在勘探时发出的声音,他们村子那段时间经常能听到那种声音,乡里就有采油厂。

    谁都没想到隔一天就传来消息,永安村北面一片地就发现了许多石、油,一核实,他们靠山屯竟有十多家出现在名单里,其中黎常海家最多,所有地都在内。

    要知道虽然石油征地虽然没有大城市拆迁补偿多,但是对他们农民来说也是不少了,何况东北地多啊,南方说起一个人家里多少地是几亩地,他们这里都是几垧地。

    一垧地就是十亩地,而黎常海家一共五垧多的地。

    最后政府的征地人员测量完一核算,黎常海家能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用加上地上的青苗等的补偿费用一共三百多万。

    这还是因为黎常海家全是旱田补偿少,如果是水田补偿的会更多。

    这边黎常海刚签完字,补偿款还没有下来,那边又传来好消息了,他们居住的靠山屯下面大部分都有油,靠山屯需要整体搬迁。

    好家伙做梦都没有想到这种好事能让他们赶上了,还是那句话,虽然他们宅基地啥的拆迁费也没有大城市里那么夸张动不动就几千万,但他们也知足,要求是真不高。

    像黎常海家的那两亩地的大院子,砖瓦方两栋加起来是300平,水泥地坪三百平,宅基地证是320平,建造的房屋基本都在宅基地上。可惜他们家村的都是平房。

    还有一个一千平的菜园子,还有厕所,鸡窝、猪圈、菜窖、大门楼、深水井、一百五十米长的砖瓦院墙等等这一系列算下来又是一百多万元。

    黎常海没有换附近其他屯的农村宅基地,全要的钱。

    他们家的地全都征收了,他也不想在继续留在永安村了。他觉得他姑娘黎夏念完大学后很可能不会回来了,现在有条件了也想尽量把小儿子黎冬也培养出来,不说像他姐一样考上帝都大学也得考上个本科吧。姐弟俩最好不要差距太大的好。

    但是黎冬那小子学习不行啊,所以他们两口子决定搬去肇东住,那里的教育资源起码比农村强啊。

    就这样再次签完字以后黎常海两口子前后加起来能得到五百零五万元。

    于是黎常海两口子就这样连着被两个馅饼砸成了真百万富翁!

    如果不是这次征地,两口子就是种一辈子苞米也攒不下五百万啊。

    同时成为百万富翁的还有靠山屯的二十几户人家,都是他们屯子里房子院子大的。

    包括黎爷爷老两口他们房子院子虽然没有三个儿子家的大,但他们还有几亩地也被征收了,前后一共也得了168万元。

    因为政府要求的急,一个月内都要搬走。

    所以这边补偿款刚发下来,黎爷爷就把他的所有子女都叫来又分了一次家。

    主要就是分这次老两口得到的补偿款,这次三个儿子都得到了不少的补偿款,就二女儿黎常荷嫁到别的村了,啥也没得到。

    大概是所有的老人都尽可能的想自己所有的儿女都过的好,不想哪一个差的太多,黎爷爷老两口也一样。

    他们靠山屯这里大部分家庭都是认定的儿子养老,所以家产都是儿子分的,女儿只有结婚时给一份嫁妆就行。

    但是现在他们家情况又不一样,因为他们之前都分过一次家产了,这次可以说是意外之财,怎么分全看老两口的心情。

    所以老两口决定给四个儿女一家分四十万,剩下八万加上之前的存款留下来当老本。然后和他们老儿子黎常海一起生活,得重大疾病和身故时的花费几个儿子一起分担。

    黎常海兄弟几个都没有异议,因为他们兄弟姐妹感情一直很好,包括几个儿媳妇也没有意见。一是三家这次都得了不少的补偿款,二是这次老两口即使一分钱不分给他们,作为儿子给父母养老也是天经地义的。

    老黎家还真没有太极品的,可能也是他们这里的人都好面子有关,和亲兄弟姐妹争家产啥的说出去嫌丢人!

    处理完屯子里的事情,黎常海两口子直接去了哈尔滨,找到张桂兰在房屋中介工作的大侄子张子君,通过他买了两新楼房,分别写的俩孩子的名字。

    他们两口子虽然一直生活在农村,可是现在信息发达,经常看手机、电视的他们也知道,现在年轻人想结婚都得有房。

    这有钱了第一时间就给孩子安排上,两口子认为这才是有正事,这样孩子以后走到哪里都有底气,当然了私心里他们还是希望孩子都能回哈尔滨最好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1957/6843084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1957/6843084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