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万界直播:古人一起陪我刷题补课 > 第71章 生物课程
    朝堂的这则消息传来,一时间引起了整个长安城的百姓的轰动。

    所有的百姓纷纷上前,想要一探究竟。

    有砍柴的百姓卖完柴之后聚在了一旁,也有一些普通的文人,还有一些逛街的妇人,仆人丫鬟,纷纷赶了过来,想要了解此事。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啊?”

    有人不认识字儿也只能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这事情主要就是为了凑个热闹。

    “这上面说的是吐蕃人与我大唐进行的比试。

    吐蕃人对我大唐出的三个题目,这三个题目分别是。”

    有文人上前依次说了出来,又引得众人开始小声的嘀咕了起来。

    “啥,这三道题目这怎么感觉一道比一道难呀。

    这天上的星辰谁知道有多少颗?”

    就连一旁砍柴的民夫都忍不住嘀咕了起来,像他们这些人平时比较忙,也会趁着夜色砍柴,忙的感觉有点累便会抬头看着天上的星辰。

    数一数天上的星辰,也有人说人去世了之后便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只不过这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颗,却从来没有人计算过。

    大地的中心,天圆地方,又有谁亲自测量过?

    还有那泰山的高度,这泰山是啥意思呀,这泰山是哪个山?

    有人将这个问题询问了出来,引得周围其他人哄堂大笑,连泰山都不知道,那泰山在齐鲁,是我华夏最高的山。

    齐鲁又在哪,有人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可能相对于生活在长安城附近的百姓来说他们也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长安城是整个大唐的国都所在,他们可以砍柴打猎,来到长安城进行贩卖。

    虽然说他们没有去过其他的地方,但是这长安城之地也非常的繁华,可以买上一坛酒,在酒馆听那些说书的聊天唠嗑,谈天说地。

    但是也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在村子里,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他们附近的县城罢了,除了县城之外其他的地方从来没有去过。

    对于他们来讲,听过最遥远的地方可能就是村子里其他的那些当兵的回来,跟他们闲聊唠嗑说的那些事情罢了。

    不像其他的那些文人可以通过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并不像那些商人走南闯北,这件事非常的广,能够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都是作为一群粗人,也不过是想着过来凑凑热闹罢了。

    听到这些事情,像这个钱他们可赚不来,摇了摇头拿上自己的东西起身离开,反倒是一些文人墨客将这几个问题在心中默默的思考了起来。

    只不过他们的思想早就已经被紧紧的束缚,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他们所考虑的不再是问题的本身,而是问题的结局。

    恰恰有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幼童,也赶过来凑凑热闹,听到了大人说的那番话,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跟见解。

    前面的那两道题目给人的感觉像是字谜,一个是天上的星辰数量有多少,在不知道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得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还击。

    比如我随便编个数字,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进行代替,例如天上的星辰就如同牛羊身上的毛一样多,可以让吐蕃人自己去查。

    还有第2个问题同样如此,随便选一个地点,让吐蕃人自己去测量,直接将问题甩给他们这样一来这两道难题就解开了。

    因为本身就是一个特别荒谬的问题,所以在针对同样荒谬问题的时候,就得用魔法打败魔法。

    然而终究不过是一群孩童罢了,孩童说的话岂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在大人眼中孩童说的话岂能当真?

    另一边回到鸿胪寺的吐蕃人也听到了大唐那边所安排的事情,直接张贴文书让整个大唐所有人进行解答。

    听到大唐王朝那边所做的这些事情,吐蕃一行人也只是冷笑一声,不是他们瞧不起这群唐人,那是因为这些问题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如果他们这群人知道有大唐的幼童说出来的这番想法,一定会倒吸一口凉气。

    只是可惜,这一次说是难题不如说是一道智慧题,但是凭借着他们吐蕃人对待大唐王朝的了解,他们大唐王朝绝对不会往这方面去思考。

    往往有些时候人就是这样,自认为自己非常的高傲一副瞧不起这瞧不起那的样子,而事实上就是这一副高傲才能栽跟头。

    为何当年他们大唐的长安城会被吐蕃人攻破无数次,还不是因为他们大唐从始至终就没有瞧得起他们。

    而这一次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报当年唐人对待他们吐蕃人所做的这些事情。

    大唐贞观年间,我吐蕃使臣了大唐,希望能够跟大唐结交,同时替吐蕃的赞普迎娶大唐的公主。

    然而这本是一场特别简单的事情,结果被他们这群唐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刁难,更是让设置了好几个难题,用这些难题刁难他们吐蕃使臣。

    虽然最后他们吐蕃使臣凭借着智慧解决了这些难题,让他们的赞普抱得美人归。

    但是他们大唐王朝所做的这些事情他们吐蕃人记着呢,中原有句老话,君子报仇10年不晚,我吐蕃这一次前来,就是为了报仇。

    就要让你们唐人知道知道,当年我们吐蕃使臣受到的屈辱。

    阿提阿提。

    “陛下您没事吧?”

    一旁有大臣上前开口询问道。

    李二揉了揉自己的鼻子,又打了两个喷嚏摆了摆手,可能是鼻子有点痒所以就打了两个喷嚏,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

    随后又小声的嘀咕了一句,一想二骂三念叨,是不是有人在背后辱骂自己?

    这些年自己杀的人多了,自从起兵之后一路东征西战,被自己直接间接杀的少说得有几十万甚至更多,直到今日登基称帝。

    该不会是李建成的那些余孽在背后想要搞事情吧?

    自从玄武门兵变之后,自己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又消灭了一部分他们的心腹,捉拿了一部分扔进天牢,最后将这些人全部收纳为自己的手下。

    比如哪怕是在自己父皇期间,这赫赫有名的大臣太子洗马魏征。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部分人进行逃窜,目前并没有被捉到。

    不过自己已经下达圣旨,向天下传达了自己的旨意,赦免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那些已经逃跑的心腹,不允许任何人再对他们进行抓捕。

    如果他们选择来长安城效忠,自己也可以让他们官复原职,绝对不会找他们的麻烦,比如薛万彻等人已经回到了长安城,在自己手底下效忠。

    如果其他的那些人不选择来长安城效忠,他们也可以想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生活,安享晚年不是问题。

    然而今天看到了这个天幕,自己又忽然打了两个喷嚏,让李二的心中不由得再次小心思泛滥。

    看来放过他们那群乱臣贼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自己想着给他们这群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别跟自己对抗,就会扰乱他们的性命。

    然而他们这群人却在背后跟自己搞事,所以说还得需要派人前去彻查,但是不找他们这些人的麻烦这话已经说出去了,肯定不能明面上调查,只能通过私底下加派人手。

    其实树倒猢狲散,他李二的担忧也是有些多余的,自从玄武门兵变爆发了之后,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直系所有子孙男丁都被杀光,整个天下已经没有了他们二人的后代。

    那些在之前效忠李建成李元吉的将士,之所以逃窜也不过是担心秦王会清算他们罢了,如今秦王登基称帝,已经选择不再清算他们,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在会为了已经死去的两个人赔上性命?

    况且这两个人的直系子孙都已经被杀光。

    也不过是皇权争权夺利罢了,最终还是他们这群普通将士当了炮灰。

    其他那些已经选择投降隐姓埋名的,得知他李世民因为两个喷嚏又将他们给惦记上了,心中表示策马奔腾。

    “辅机。”

    “陛下,您是让微臣前去找御医吗?”

    “朕没有生病,只不过现在有个事情交给你秘密给我安排下去。”

    “是陛下。”

    李二交代完任务,长孙无忌起身离开,秘密前去进行安排,自己则是揉了揉鼻子,抬头又看着天幕。

    现在这种情况什么事情都能耽误,唯独这个天幕的事情坚决不能耽误。

    这可是课程,这些课程每一个拿出来都能够领先他们几百上千年,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好好的上课。

    经过一晚上的修缮,一个大殿最基本的形状已经出现,不得不佩服这群古人的效率,既能够保质保量效率还这么快。

    按照目前的时间推测,最多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大殿就能够平地而起,到那个时候哪怕刮风下雨也能让陛下他们好好的学习。

    李隆基位面。

    “陛下,文书我们已经派人张贴在了长安城,想必用不了多久应该就会有百姓前去国子监回答问题。

    这一次他们吐蕃使臣必败。”

    “哈哈哈,我大唐整个长安城能人不计其数,就这三个小小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事儿。”

    “不错,我们倒是很期待明日在朝堂上打败吐蕃人,看他们吐蕃人满脸黑线是什么样子。”

    “陛下,我们也应该做好跟他们吐蕃人战争的准备。”

    他们这群吐蕃使臣此次来到我大唐王朝本身就不怀好意,更是提出了跟我大唐进行比试,如此看来我大唐明日一定能够获胜,但是陛下认为这吐蕃人失败了之后,会乖乖的将他们的几座城池割出来让给我大唐吗?

    到那个时候他们吐蕃人拍拍屁股直接走人,跟我大唐许下的这些承诺实现不了的话,到那个时候这些事情对我大唐的声望打击也会更大。

    这事情传出去,我大唐这边跟他们比试获胜,到头来吐蕃使臣出尔反尔,他们的城池不在割让给我大唐将我大唐王朝给戏耍了,到那个时候,对我大唐王朝的声望打击甚至超过此次我们比试失败。

    这比试若是失败还无所谓呢,毕竟可以对外说吐蕃人有备而来,所以才打的他们大唐措手不及,让大唐失败了。

    但是我大唐这一次获胜了之后,他们不给我们割让城池,这对我大唐的声望打击最为严重。

    不错不错,有大臣站了出来将自己的心中想法以及担忧说了出来之后,引得其他人连连点头应和。

    这种事情还真的有可能会出现,如果这种事情出现了之后,这种事情对我大唐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十分的不好,所以做好战争的准备。

    一旦吐蕃出尔反尔,我大唐就要找这个借口对吐蕃人开战,让整个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想骗我大唐是要付出代价的。

    “陛下,如果这吐蕃小儿出尔反尔,微臣愿意亲自带兵前去西南边关征战吐蕃人。”

    “陛下,微臣也愿意亲自前往。”

    “陛下,臣妾也愿意给陛下推荐一个人选。”

    坐在一旁的杨贵妃开口说道。

    其实按照之前上朝的习惯,后宫不允许干政,朝堂这边是由陛下亲自处理,其他的这些妃子皇后娘娘等等是不允许随意出现在朝堂的。

    只是自从高宗皇帝李治继位之后,安排武后在一旁听政,甚至很多时候把一些决策权交给了武则天,当时也有人劝阻过,只不过被陛下给拒绝了。

    再到最后武则天称帝,执掌大权,成为了历史上第1个女皇帝,当年劝阻过的那些个大臣,都被他给搞死了。

    如今当今圣上也宠幸杨贵妃,更是在上朝的时候将杨贵妃放到自己的身边,跟自己一起,前车之鉴告诉他们这些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他们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即可。

    “哦,爱妃准备给朕推荐谁?”

    “陛下,臣妾推荐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

    “是啊陛下,这个安禄山镇守北方边关,因为有了他的原因让北方的突厥人不敢南下。

    由此一人能够对抗突厥百万大军。

    我北部边关能够平稳跟他安禄山有直接的关系。

    这一次如果吐蕃人真的出尔反尔我大唐要对他们开战的话,让安禄山领兵作战前去征战吐蕃,我相信一定能够旗开得胜。”

    “哈哈哈哈,这世人谁不知道安禄山是爱妃你的儿子,你作为母亲推荐自己的儿子,这是不是有点举贤不避亲了?

    “陛下,臣妾也知道举贤避亲的道理,以防止其他人说我大唐不公平,我朝廷不公平。

    但是陛下这个安禄山能征善战,之前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不是臣妾安排的吧,臣妾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而且安禄山的本事我朝堂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并非是臣妾一个人说了算。”

    “陛下,臣等附议,微臣觉得娘娘说的言之有理,如果真的和吐蕃开战,可以让安将军领军挂帅,征战吐蕃。”

    远在北部边关的安禄山没有想到,自己认的这个母亲关键时刻这么给力,虽然说自己这个年龄要比杨贵妃的年龄大得多,但是杨贵妃深得李隆基的宠爱,有了这层关系朝堂上能够平步青云。

    不但如此,自己每隔几个月都会打着看望母亲的幌子派人来长安城,给陛下以及贵妃娘娘送礼,除了他们二人之外,朝廷上的这些官员自己都给他们送过礼物。

    跟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自己又不在长安城跟他们这群人又不会爆发利益上的冲突,又因为是贵妃娘娘干儿子的原因,朝堂这边的官员跟安禄山的关系也算不错。

    也就有了今日杨贵妃提出这个建议,很多官员站了出来表示赞同的原因,一方面是给安禄山面子,人家给了礼物,一方面也是给贵妃娘娘面子,毕竟安禄山是贵妃娘娘的干儿子。

    “好,既然爱妃以及诸位群臣都这么说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3382/7133628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3382/7133628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