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秦:天赐军功,嬴政震撼 > 第35章 顺理成章
    每一封奏报传来,必然会伴随着大捷的消息传来。

    赵小尘不仅自己打,还去信王贲,两人配合着,竟然在短短十几日之内,就将韩国的所有城池收入囊中。

    最后,韩国终于彻底瓦解,落入了秦国的手中。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群臣欣喜若狂。

    他们不敢相信,这个如此年轻的赵小尘,就这么一举将韩国逼到了绝境。

    韩国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多少年来秦国想要动韩国都没有成功。

    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就被赵小尘没有一点意外的拿下了。

    这一段故事,足以称得上传奇,马上就在民间掀起了热潮。

    李斯等人已经不止一次在民间听说了关于赵小尘的各种传闻。

    赵小尘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是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人,这样的人凭借自己在军中大放光彩,怎么能不引起人们的崇拜?

    尤其是那些从韩国逃出的百姓们,把赵小尘的事迹添油加醋传扬出去。

    赵小尘一下子在民间成为了人人称颂的代表,获得了百姓的崇拜。

    有说他智谋无双的,也有说他孔武有力,武艺精湛的。

    当然,传闻最多的还是关于赵小尘的运气。

    赵小尘的运气绝佳已经在民间变成了一件美谈。

    据说他每一场大战开始之前,必然会因为自己的运气,俘获关键的人物。

    比如说韩国的七公子,韩军大将方冉。

    就连赵小尘自从出战以来未尝败绩,也成为了赵小尘运气绝佳的佐证之一。

    这让赵小尘迅速成为民间百姓追捧的人物。

    人们羡慕赵小尘的运气,更想得到赵小尘一般的好运气。

    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把赵小尘奉为运气的象征。

    根据那些逃出的百姓描述,有画师绘制出来赵小尘的画像。

    许多富贵人家会用丝绢做出赵小尘的画像,将那画像供奉在家中。

    期盼赵小尘可以为他们家中带来运气。

    家里穷苦的,就会请人写上赵小尘的名字即可。

    更听说,大秦的士卒们会在出战之前,在手心默写赵小尘的名字。

    他们相信,这种办法可以获得运气的青睐。

    让自己也像赵小尘一样,有运气的加持,不管什么样的战争,都会获得胜利,本人也会获得加官封爵。

    众臣们每日被胜利的消息轰炸着,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他们心里盘算着得到韩国的城池之后,他们就可以借此机会切断楚国与其他北方国家的联系。

    而且,今后不管秦国是攻打赵国,魏国,还是齐国,燕国,有韩国这个地方作为跳板,实在是方便得很。

    再也没有人可以限制秦国征战的脚步。

    这如何能让他们不喜?

    可以說,他們已經想像接下來秦趙戰場上,秦國大勝的畫面了。

    到時候,他們這些參與統一六國的大臣,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姓名。

    然而,這一切幻想都在贏政把秦趙戰場上的敗戰告訴他們的時候戛然而止!

    桓騎竟然主動出擊攻擊肥下,然後反被李牧利用,讓留守秦軍全軍覆沒!

    文武百官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幾乎都傻了。

    由於之前趙塵在韓國連續傳出大捷,所以他們已經習慣了秦國打勝仗的滋味。

    全然忘記了打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不是只要出擊就會獲得勝利,得到戰果。

    說實話,秦趙戰場之中,眾臣還是很有信吿的。

    領兵的桓騎是一名豐富經驗的老將,曾經打下多座城池,並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所以他們對於桓騎都抱有很大的信心,以為他必然會打下勝仗。

    即便是後面秦趙戰場上一直處於僵持之態,他們也沒有過於擔心。

    只是希望趕快打出個勝負來,不然秦國長途奔襲,負擔實在是太大了。

    但他們希望歸希望,也不是這麼個打法啊!

    桓騎真是昏頭了!用這麼小兒科的誘敵之術去李牧。

    也不看看李牧是什麼級別的人物!

    這下子,前幾日因為趙塵連續大捷而歡快的氣氛蕩然無存,眾臣心裡痛罵著桓,恨不得親自問問他腦子裡想的是什麼。

    贏政眉頭緊皺,詢問眾臣道:“都說說吧,現在該如何處理這個局面?”

    眾臣都犯了難。

    現在桓騎帶著秦軍主力在肥下,失去了秦軍提供的支援之後,一切都要靠桓騎自己想法…………

    沒有了糧草,就算桓騎在城中徵收糧食,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相反,這時候的李牧率領趙軍已經掌握了主動權,甚至不用攻擊肥下,只要圍住肥下,桓騎就會被活活困死,不戰而敗。

    桓騎如果戰敗,那麼這一次秦軍投入戰場的所有就等於打了水漂。

    這一場的戰爭,秦國可以說是投入了大半的國力,就這麼失敗,實在是不甘心。

    於是,眾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王上,不如派出王賁發兵支援,王賁性格穩重,由他做主將,定然可以扳回局勢。”

    “王賁現在正駐守韓國,他走了,那些打下來的城池怎麼辦?”

    “而且大軍主力也不在王賁那裡,都跟著趙塵都駐守在新鄭……”

    說道這裡,眾臣看到贏政的眼睛一亮,不由得心中一沉。

    王上,不會是想要……

    仿佛是為了呼應大臣們心中那不好的預感,贏政開口了。

    “王賁不行的話,讓趙塵去支援桓騎又如何?”

    眾大臣聽到贏政的提議之時,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讓趙塵去支援桓騎?

    那不就意味著讓趙塵去對戰李牧嗎?

    桓騎之前戰功赫赫,都搞不定李牧,反被李牧將了一軍。

    現在換成是更加年輕的趙塵?

    按理說趙塵運氣逆天,對上李牧結果猶未可知。

    可是,這對於秦國來說無疑是一場驚天豪賭!

    萬一趙塵的運氣出現一點偏差,那他們就會同時失去趙塵和桓騎兩個人!

    而且,趙國不比軟弱的韓國,一旦失敗,他們

    赵小尘再次被任命为护国都尉,这可是王翦等老将才有的荣誉,其他将军不知要熬多少年才能获得。赵小尘竟然一步登天,再次获得这个职位!看来,王上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赵小尘去赵国支援。王上真的相信赵小尘的好运会持续下去吗?一旦王令下达,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嬴政宣布退朝,众臣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决定。

    朝会结束后,众臣一个个神情不安地离开。李斯却面无表情,似乎并不担心。有位与李斯交好的大臣靠近他,问道:“王上决定用赵小尘解决桓騎的困境,赵小尘这么年轻,你怎么支持他?你是怎么想的?”李斯是刚才在场少数支持任用赵小尘的人。

    李斯听到这个问题,反而微微一笑,回答道:“赵将军攻下新郑,拿下韩国的时候,也是这个年纪。所以,我认为赵将军的年纪并不会成为打胜仗的阻碍。”其实,李斯已经看出,群臣反对让赵小尘出战,一方面是因为害怕李牧的威名,另一方面是担心王上追究他们推荐桓騎的罪责。

    当初出征赵国时,王上本想派王翦出战。但王翦年纪已大,依赖老臣并非嬴政的风格,王翦的儿子王贲也尚未成熟到能担此重任。于是,王上为出征人选发愁。当时,许多大臣推荐了桓騎。桓騎曾随王翦攻打赵国,夺取九座城池,后来驻扎在赵国安阳附近。无论资历还是地理位置,派桓騎出征都是合情合理的。嬴政同意了这个意见,于是任命桓騎为大将。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桓騎竟然吃了败仗。要知道,为了显示对赵国之战的重视,嬴政为桓騎配备了最好的人员和物资。相比之下,韩魏边境的王贲那边的物资都是次一等的,粮草供应也是断断续续的。在这种情况下,王贲手下的赵小尘横空出世,不仅扭转了不利战局,还一举拿下了韩国。而另一边,拥有一切优势的桓騎却没有取得战功,反而败给了李牧,损失了不少人员和粮草。这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面对如此局面,大臣们担心王上会责怪他们,因此急需为桓騎的败战找理由。年龄和资历此时成了最佳借口。桓騎年纪尚轻,缺乏耐心,不够稳重。但用这样的借口,他们就无法推荐赵小尘了。尤其是赵小尘至今获胜多次都是靠运气,这让他们更加不敢推荐赵小尘出战。万一这次赵小尘运气不佳呢?再次失败的后果将是秦国无法承受的!因此,与赵小尘相比,他们更倾向于推荐王翦。王翦是老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3578/687528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3578/687528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