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16章 阴险的詹徽,他从未放弃!
    朝会结束。

    武将们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纷纷离去,文臣中詹徽与吕本两位领头人物从奉天殿出来,立刻为那些受罚的同僚忧心忡忡。尽管众人对氯苯这位老谋深算者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对陈寒的沉默感到愤慨,但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作罢。

    \"尚书大人,如此下去,我们可不能再轻易招惹陈寒了!\"

    \"就是,这小子不知走了什么好运,竟让陛下如此信赖。\"

    官员们心中满是不平,然而詹徽的脸上却无丝毫显露。

    或许是历经沧桑,他对朱元璋的性格了如指掌。此刻,他只是淡然一笑:\"各位大人切莫气馁,我们有的是机会。\"

    这话让文臣们困惑不已。

    礼部侍郎,那位满头银丝的老者问:\"尚书,我们已被陛下严厉责罚,还要继续与陈翰较量吗?\"

    \"我们已没有那份胆量了。\"

    \"没错,这小子如今受到陛下和皇太孙殿下的庇护,权势显赫,谁敢与他为敌。\"

    吕本看着詹徽,心中也是一片迷茫。

    詹徽朗声一笑:\"想当年胡惟庸和李善长又如何?\"

    众人闻言,环顾四周,确定无人注意,才低声道:\"尚书,这可不是能随便触动的议题。\"

    \"没错,这两人可是陛下的痛点。\"

    胡惟庸案的阴影至今未散,仍有官员因牵扯其中而莫名丧命,这是一个碰不得的禁忌。

    詹徽瞥了他们一眼:\"看看你们,吓得不轻。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胡惟庸和李善长当年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在民众和官员中的威信,哪一个能比得上陈寒?\"

    \"可结局呢?\"

    这无需多言,他们的下场惨烈,全家皆遭屠戮,让人不禁联想到兔死狗烹的悲剧。但这与陈翰又有何关联?

    监管员们依旧困惑,詹徽解释道:\"你们不懂陛下,他是个不念旧情的人。\"

    \"现在陈寒对他有价值,自然会留下。但一旦陈寒失去了利用价值,他还会有活路吗?\"

    听詹徽这么一说,官员们若有所思。

    \"尚书大人的意思是,我们仍需与陈翰对抗?\"

    詹徽答道:\"当然,但这次我们必须针对事,而非人。不能让陛下抓到我们的把柄,陛下最厌恶的就是见风使舵之人。如果我们因为惧怕惩罚而对陈寒手下留情。\"

    \"等我们真正找到陈寒的弱点,再弹劾他,陛下会认为我们在公报私仇,反而不会信任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这种决心,持续找寻陈寒的过错,让陛下明白我们是在斗争。\"

    \"别误解,陛下表面上对我们的对抗陈寒显得不悦,但你们都误会了,他其实是期待我们持续较量。\"

    \"他并不愿见到陈寒独占鳌头。\"

    这番深刻的解读令吕本这位朱元璋的资深顾问深感敬佩。

    \"詹尚书果真是陛下的得力助手,见解独到。\"

    \"各位,尚书大人说得没错,我们应针对事情而非个人,陈寒不能放过。\"

    詹徽和吕本二人的肯定让其他人略感安心。

    接着一位官员发言:\"没错,我们应专注于事情本身,陈寒此刻或许能避过风头,但我们已经设下陷阱,陕甘两地的流民不久将涌入京城,看他如何应对这场风暴?\"

    文官们仍不死心。

    这也是詹徽期望见到的局面。

    光阴飞逝,转眼已是十日。

    皇帝给陈寒的命令是在三十日内平息流民问题,如今时限已过三分之一,陈寒却似乎尚未采取行动。

    在这十天里,商务司迅速建立起来。

    朱元璋似乎想亲眼目睹陈寒如何陷入尴尬,因此对他的所有要求都一一应允。

    陈寒借此机会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要求。

    首先,商务司的负责人由他担任,并从户部调来几位擅长计算的郎官。

    他还从工部获取了大量的砂石和木材。

    据说这些材料原用于修建孝陵,陈寒截留了下来,朱元璋对此并未多言。

    至于开采京城附近石灰岩矿和福建运来的铁矿等事务,

    全都优先供应给他秦淮河边二百亩封地上的新建工厂。

    朱元璋想探明陈寒的真实意图,却又想看看他会如何出丑。

    因此,他对陈寒的所有提议都给予了许可。

    这十天中,陈寒也没有辜负那千户壮丁,他们在封地上建起了数座工厂。

    尽管工人们不清楚陈寒的计划,但只要陈寒提供设计图和指示,他们就会照办。

    至于赈灾事宜,这十天里似乎毫无进展。

    只有陈寒的侍女夏荷带领一百户军户在城外调研。

    文官们对此乐见其成。

    在他们看来,陈寒的无所作为就是不战而败。

    尽管这十天里,京城的富豪乃至周边的商人纷纷前来,

    可能是打算捐赠些钱财,但在文官们看来,这只是杯水车薪。

    这些人顶多捐出一两千贯,能给灾民提供几顿饱餐?

    一旦人数激增,陈寒将面临绝境。

    第十一天的黎明,筹备已久的募捐仪式即将拉开帷幕。

    拂晓时分,陈寒依照与交易者的约定,从翰林书院中召集了几位学子,于一旁搭建起平台,让学生们落座,预备挥毫泼墨。而戏台边

    夏荷与冬雪之所以忧虑重重,皆因她们深知其中利害。陈寒如今与文官们的较量已至白热化,那些文官必定会时刻盯着公子的一举一动,稍有不慎就会在朝廷上大做文章。

    公子先前因与商贾谈天说地,竟被官僚们斥责玷污官体。如今又让贴身侍女抛头露面,岂非更是有失体统?这一点,她们二人心里明镜似的。

    毕竟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也曾位居高位,只因犯错被流放到远方,她们则困于教坊司之内。幸亏她们精通诗词歌赋,否则早已身陷困境。

    此刻,她们清楚地意识到,有了陈寒的支持,她们更应分担公子的压力。她们识字,懂得表达,但不愿因此牵累公子。

    陈寒看中的正是她们的深情厚谊,以及文化素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如此人才仅作侍女实属浪费。因此,他有意提携她们。

    陈寒一面指导军户在空地上每隔五米树立一根栏杆,用绳索将它们相连,然后将自己的设计图纸如晾衣般挂起。他一边说:“你们都是难得的人才,我希望你们成为我的左膀右臂。”

    “如果你们甘愿一生只做一名小侍女,那么我的话就当没说;如果你们决心与我共创大业,就必须摆脱这些束缚。”

    “公子我都无所畏惧那些酸儒,你们又何必害怕?放手去做你们想做的事吧。”

    听闻此言,两人终于下定决心。

    正如陈寒所言,她们确有才华,若终生仅作侍女,内心难免遗憾。能得到陈寒如此赏识,她们自然加倍努力,坐在一旁专心致志地背诵那些冗长且词汇丰富的剧本。

    待到正午,四面八方的商贾们纷纷汇聚到孔庙前。看着晾晒的数十张设计图,他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不已。

    此时,两位美丽、知性、自信的女子,在几位小侍女的簇拥下,身着宫装出现在众人眼前。众人一见,顿生倾慕之情,这样的女子既美丽又知性,一看便是名门闺秀,识文断字之辈。于是无人敢轻视。

    人群中,一位读书人目睹此景,轻蔑地吐了一口唾沫。

    \"让女性公开露面,尤其是自家的亲近之人,实乃有失体统。\"

    \"陈寒,你这无耻之徒,枉为人!\"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4264/6886431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4264/6886431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