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满清遗伤 > 第34章 瓷碗
    苏辞一想到刚刚一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摊主就不见了人影,他感到很吃惊。

    看来刘君言说的是真的,大家买好古玩后摊主就玩消失了,当时刘君言说的这几个规则已经全部出现了。

    他倒是不在意这次买的东西是真是假,不在此时苏辞的考虑范围。

    只是他认为这规则其实挺好玩的,这个潘家园被称之为“鬼市”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些个规则体现的就是公平,其实也对大家是很友好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苏辞忽然突发奇想,如果这几个规则,有人触犯了会怎么样?

    虽然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之后会发生可怕的事情吧。

    此时似乎一阵幽幽的冷风吹向他的面门,让他不再思考这个还不够明朗的结果会造成怎么样的问题。

    苏辞更加关心自己这次的第二个任务有没有圆满完成。

    他在继续前进的路上,又瞄了几个摊位,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好关注的古玩物。

    但在有一个摊位,让他产生了一些兴趣。

    从身影上看去,像是一个年轻人摆的摊位。只是对方戴着连衣帽,看不清楚对方的模样。

    不过在他的四周倒是没什么人啊,显得有些孤零零的。

    不确定为何这里没有什么人摆摊,有些让苏辞惊奇那么一下。

    但是摊位上的古玩有一样让他有些爱不释手——那是一只看似“普通”的瓷碗。

    在它的底下没有任何御款,也没有相关年款。

    所以根本不是官方烧制,应该是民窑。

    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出奇,就是这么静静地平扣在那里。

    但是苏辞看一眼就喜欢上了,也许是因为他非常喜欢上面的青花。

    对的,这是一只青花瓷。

    苏辞知道,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因为是釉下彩瓷。

    是使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唐朝是青花瓷的滥觞期,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在瓷器上主要绘制的是花草纹饰。

    而宋朝倒是有些衰败,到元朝才成熟起来。

    关于元青花可以聊的就多了,元青花主要在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到了明朝则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

    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大夏画里绘画技法的元素。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高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康熙更多的是“青花五彩”,也就是青花色阶备受推崇。

    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

    此时的苏辞感叹着青花瓷在大夏的历史发展过程,仿佛就像歌词里所描绘的那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随着雾气缭绕的四周,苏辞也等到了他的青花瓷碗。

    虽然不是天青色,他确实看着它有些放不下手,有些如痴如醉。

    他确实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新仿的瓷器,但就是有些喜欢上了。

    他一开始就判断它是顺治时期的民间烧制的青花瓷,因为它有缩釉点,底足常见粘砂;并且碗的底部跳刀痕很多;那时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也是判断的依据。

    看来确实不是唐青花,因为上面有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其实是一首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

    唐青花的画上面应该是花草纹,所以排除这个可能了。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4668/689555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4668/689555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