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浅谈前半生 > 第49章 杜甫草堂
    旅途丰富多彩,前方仍在继续,接下来的目的地,则是两处充满了时代感的历史遗址,而这第一处景点,似乎,还跟一位诗人有关,而这,便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据史料记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才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走进景区,可以看出,这草堂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充满雅兴,四周绿树环绕好不宜人,环境幽静,确实适合生活,说来,这草堂也不过是一间间普通的茅草屋组合而成的一个小村落,但是却依旧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草堂周围的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映衬着院子里的白墙青瓦,彼此协调,倒是很相融。

    走进院落,可以瞧见院子里的一口古井,近观,那井水清澈见底,不时传来叮咚的水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古人追求的田间生活吧。

    来到着这草堂中央,可以看到有个天井被青石板铺就,在那上面正散落着几片枯叶,好似一幅天然的画卷,美不胜收。

    抬头看去,草堂内的屋檐上似乎挂着几串风铃,偶有微风吹过,便随着风发出悦耳清脆的声响。来到屋前向内看去,只见屋子里的家具简单朴素,木质桌椅上铺着红色的绸缎,布局简单又不失温馨,整体统一又颇具品味。

    漫步草堂,仿佛是闯入了一处世外桃源,沿着杜陵春、水榭、一览亭一路走来,竹林茅舍俨然,古木森森,流水平缓,无不带上了一些诗情画意。堂内呼吸着新鲜空气,听着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漫步其中,无比惬意。

    越向前走着,才越发现这草堂的别有洞天,姥姥和她的一位这几天结识的友人不知又走去了哪里,而我和姥爷顺中轴线继续向后走去。

    庭院内的参天老树不少,也总有些奇花异草混入眼中,假山盆景相互点缀,似乎这景色一步一换,颇为神奇。大雅堂前,杜甫老先生的雕像看着瘦弱无比,侧身凝目,坐于石上,那眼中满是忧国忧民之色。抬头向上,那是出自颜真卿的“大雅堂”三个大字,笔功深厚似有劲风。

    踏入堂内,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形象展示了这位漂泊的诗圣之生平,不仅如此,还有十二尊历代着名的诗词大家的雕像(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他们个个精雕细琢,似乎这一堂之中,便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长河。

    继续向前,便到了工部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由此称为杜工部,该祠也因此得名。

    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不同时期的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宋代诗人创作上都推崇杜甫,以杜诗为宗,所以清代将黄庭坚、陆游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看来,无论哪个年代,这位“诗圣”的名号,都能吸引来一波跨时代的粉丝啊!

    工部祠前有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堂中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对联。在这墙壁之间还镶嵌着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深厚,雕琢精细,能够让人清楚地随着这图上之景,联想到曾几何时的草堂风貌。

    出了这工部祠,我们随着这石路的走向,慢慢折向茅屋的水槛,水中红鱼似乎在欢快的游动,莲花的香气随风缠在呼吸之间,路边茂林修竹,虽处在这闹市之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属于闹市的喧哗和尘嚣,在这里,人与自然仿佛融为一体,似乎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灯红酒绿中,得以让身心收获一丝放松,就连灵魂都似乎放空了,尽管没能在这陋室待上很久,但这份记忆却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

    继续向前,绕过水竹居,就是杜诗书法木刻廊,这里有近代许多名人和书法家题写的杜甫的诗,不难看出,这些仁人志士对于诗圣的诗的喜爱程度之深,也不禁令人感叹,也许单凭这些木刻,这趟杜甫草堂的旅程,就算得上是不虚此行了。

    尚未从这一张张木刻诗中回过神来,却发现我和姥爷已经走过了花径,进入浣花祠,瞧着那浣花夫人雍容的仪态,不由让人感佩艺术家的匠心独运,那东厢房里蜀锦织机,也不禁令人刮目相看,只因为这蜀锦天下闻名。

    别过仰止堂,又瞻仰了杜甫的千诗碑,这些诗碑,凝聚了诗人和近千位书法大家的真迹妙品,不消又是杜甫草堂的一处宝库!

    我和姥爷又回到了杜甫草堂的茅屋边,久久伫立,我看着茅屋,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位诗圣的往事:上元二年之春,杜甫投亲靠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也算是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打破这小屋,祸不单行,这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长夜难眠,满是感慨,写下了那篇脍人口的诗。这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但这诗中所现之感却是忧国忧民的情。

    我不觉在心中默默念起这首千古绝唱:“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112/6903157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112/6903157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