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九零,开局缘份火花 > 第0046章 插秧
    杨远疑惑地看着他们,这两个词真的这么恐怖,让饱经风霜的两位老爷子,如此震惊和失态?

    好一会,两老爷子的神情才恢复正常。

    “春寿山和秋寿山,听说是石山中部的两座山,有什么特别?”杨远问。

    杨光荣慢慢说出了原因。

    在石山山区中部,有四座相隔不太远的山,分别叫春寿山、夏寿山、秋寿山和冬寿山。

    石州四大家族的传统产业,分别是杨家茶叶、陆家锦缎、张家老酒和文家针法,而石山山区最有名的原料,分别是春寿山的茶树、夏寿山的蚕丝、秋寿山的高粱稻谷和冬寿山的药材。

    这些是杨家茶叶、陆家锦缎、张家老酒和文家医药最好的原材料,没有之一。

    为此,春寿山、夏寿山、秋寿山和冬寿山,自古以来享有盛名。其它地区的人,大多是因这些原料而知道这四座山。

    其实,春寿山、夏寿山、秋寿山和冬寿山,还有一个极其隐秘的秘密,石州四大家族历代族长,都埋葬在这里。

    这个秘密,只有家族的核心成员才知道。

    听到这里,杨远忍不住插话:“爷爷,杨家的墓园在北山啊,清明节我们还去拜祭过,那里有许多族长的坟墓。”

    杨光荣摇了摇头,说:“四大家族的墓地,在北山不假,那只是族人的墓地。历代族长的真正坟墓,在石山中部的春寿山、夏寿山、秋寿山和冬寿山。”

    “至于家族墓地里的族长坟墓,都是衣冠冢。”

    张富强接着说,元朝年间,四大家族的第三代族长,为了更好地保护前族长的墓冢,决定为历代族长单独建造隐秘的墓园。

    他们找来多位风水大师,精心挑选,在石州中部找到四座风水绝佳的山峰。

    这四座山峰,分别被命名为春寿山、夏寿山、秋寿山和冬寿山。其中,杨家的族长墓园建在春寿山,陆家的族长墓园建在夏寿山,张家的族长墓园建在秋寿山,文家的族长墓园建在冬寿山。

    他们从亲兵卫队抽调一些忠心耿耿的侍卫,负责守护这些族长墓园,这些人,是现在春寿村、夏寿村、秋寿村和冬寿村的祖先。

    建造族长墓园的地方较为隐秘,周围建造了高大的围墙,又长期有人看守,因此知道的人极少。

    每年的重阳节前两天,各族的现任族长,带着一些核心族人,会去那村子住上几天。重阳节那天,在当地村子村长的带领下,前往墓园进行祭祀。

    前往参加祭祀的核心族人,都要发誓,绝不会将这个秘密告知第二人。

    杨远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疑惑地问:“这是四大家族的秘密,只有核心族人才知晓。陆东方怎会知道?”

    张富强摇了摇头,说:“不清楚,当年,陆家的嫡长子与我们一起逃离石州,他叫陆向南,比陆东方小十多岁,现居住在港城。”

    杨光荣沉思了一会说:“没错,这个有点奇怪,陆东方怎会知道族长墓园的情况?当年,幸存的陆向南和陆家族人,对主政石州的陆东方恨之入骨,肯定不会告诉他。”

    “石州沦陷,虽然不是陆东方亲手所为,但四大家族的族人,一直将破石州、杀亲人、灭族人的账,记在陆东方头上。”

    “如此深仇大恨,水火不容,那陆东方怎会知道族长墓园的事情?”

    “除非”杨光荣的声音戛然而止,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

    “除非什么?”杨远大惑不解。

    杨光荣与张富强惊讶的眼神碰在一起。

    “除非他是核心族人!”张富强语气沉重。

    杨远狐疑地说:“不会吧,陆东方比陆向南大十多岁,如果他是核心族人,应该是陆家族长。”

    传统家族的权力传承,历来是嫡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杨光荣想了一会,说:“有一种可能,他是庶子。”

    三人默默无言。

    良久,杨远长舒一口气,说:“不想了,到时候直接问他便是。见招拆招,我们防范他的同时,也趁机探听一些他身上的秘密。”

    “不说这个了,来说说工作。酒厂的设备安装,进入尾声了,这段时间,张爷爷多与盛叔商量商量,确定酒厂的人员,着手筹集生产材料,下个月试产。”

    张国盛兼任酒厂厂长。

    张富强点了点头。

    杨远接着说:“茶厂的厂房也建好了,爷爷与民叔商量好,尽快落实设备、人员和生产材料,九月份开始试产。”

    杨卫民兼任茶厂厂长。

    杨光荣说:“好。小远,食品公司下个月就正式开业了吧?”

    “不。我的计划是,公司明年八月才正式开业,因为白酒要储存一年才能出售。现在到明年八月前,我们的分厂,逐步试产,明年开始慢慢向市场推出产品。”

    “公司正式开张,就是全面出击,攻占市场的时候!”

    三天后,凌晨,天空刚泛起一缕鱼肚白。

    在闹钟不停的催促下,杨远爬起床,简单梳洗后,出门朝村子走去。

    进入张秀君家,张建国一家人正坐在饭桌上吃早饭,张秀君给他盛来了一碗稀饭。

    天色微亮,张建国一家人、张建军夫妻和杨远,出现在农田里。

    张建国吆喝着大水牛,在耙田。

    张建军在一片秧苗地里,双手拿着一个长方形的铁锹,铲起一块块连着泥土的秧苗。

    女人们将铲起来的秧苗,整齐地叠在竹撮箕里。杨远张俊君用扁担,将盛满秧苗的竹撮箕挑到农田,放在田埂上,每隔四五米放两个竹撮箕。

    不久,一块田耙好了。杨远张俊君每人拿起一支短竹竿,竹竿缠绕着一捆麻绳,站在农田两边的田埂上,贴着农田的泥水面拉直麻绳,然后各自拿着秧苗,每隔一米多,在麻绳旁边,插上秧苗。

    之后,往下两三米,又重复一次,很快,一块农田上就出现了一条条笔直的平行线。

    这时候的石山山区,插秧还是全人手操作,禾苗生长起来后,也是依靠村民用脚将田里的杂草踩死。

    村民在插秧时,会用这种拉麻绳的办法,尽量让禾苗一排排、一列列较为整齐地分布在田里,方便以后的除草和收割。

    张秀君等四个女人,每人用手拉着一个圆形的木盆,木盆里放着一两个盛满秧苗的竹撮箕。

    她们将木盆拉到接近插秧的地方,将一块秧苗摆放在左手手掌至手臂的位置,弯下腰,右手拨出一小块秧苗,顺着农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399/6907825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399/6907825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