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中国皇帝自我介绍 > 第195章 唐高宗李治
    简介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前太子李承乾和当时被贬的魏王李泰的同胞兄弟。公元628年7月21日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如何登基

    公元631年,年仅3岁的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也就是633年,还没到任所任上,又被封为并州都督。

    当时李治学习《孝经》的时候,当时还很小,李世民问他:你学了《孝经》你觉得他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

    李治回答说: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李世民听到李治的这个回答后,高兴的不得了,说如果你真能够这么做,那么就一定能够侍奉好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做好臣子了。当时李治并不是太子,所以如何做好臣子是他本分的事情。所以李世民才有这样的说法。

    有句话该自己的终究还是会来的,当自己的两个哥哥在打破脑袋争夺皇位的时候,他在思考如何做好臣子,结果最终两个哥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他却意外捞的了这破天的富贵。公元643年,两个哥哥最终一个被废为庶民,一个被贬的远离京城,公元643年四月七日,在舅舅长孙无忌和大臣房玄龄及李绩的建议下,李治被正式立为太子。

    644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带李治同行,当时他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亲自用自己的嘴将李世民的毒疮里面的脓给吸出来,极尽孝道,也算是深受孝经影响。

    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李世民临终的时候,和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说:我孝顺的儿子儿媳就托付给你们了。又对李治说:你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你即位就不用愁了。

    六月一日,二十二岁的李治正式即位,随后就以舅舅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刚开始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是非常的尊重。尤其长孙无忌又是自己的舅舅,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登基作位

    刚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650年正月初六日,唐高宗正式立自己的嫡妻王氏为皇后,九月高侃就擒获突厥车鼻可汗,并将疆土正式并入大唐王朝,分别设置了单于、瀚海二个都护府。653年,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等人谋反,企图拥立荆州王王元景,最终事情败露,被一网打尽,随后包括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人都因为得罪长孙无忌或者褚遂良或死或贬,李治的所有威胁基本都被铲除,在这个过程中也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很高兴,但是更加高兴的确是李治,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却高兴不了多久。

    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当时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开始私通,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就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650年五月,唐太宗的忌日,李治进入感业寺进香的时候,与武则天相遇,旧情复燃,651年五月,武则天再次进入皇宫。随后在第二年 ,武则天被封为二品昭仪,逐渐的在武则天的谋划下,李治开始动起来了废掉自己的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心思。

    这在国家那绝对是超级大的事情,自然要得到当时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认可,尤其是长孙无忌,于公他是辅政大臣,于私是他的亲舅舅,所以他亲自跑到长孙无忌的家中,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但是长孙无忌想到唐太宗临终时候就说过仁孝的儿子儿媳要他好心辅佐,现在让他废掉自己的外甥媳妇,他当然不愿意,于是李治又将他们召集到殿堂里面一起询问他们的意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坚决反对,大将李绩明哲保身,借口身体不适,连来后面都不来了。

    于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李治在公元655年十月,根本就不管元老的反对,直接下诏废除王皇后,十一月就正式下诏武则天为皇后,随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被先后贬黜。

    公元658年,褚遂良死于爱州,在今天的越南清化。公元659年七月,长孙无忌也在黔州被迫自杀。这次事件导致的就是关陇集团的人纷纷受到牵连。但是对于唐高宗李治也从此不再受任何人制约,一切都自作主张,以至于将近20年,都没有人敢向他进谏。

    公元660年十月,李治感到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已经没有能力操持政务了,于是武则天就开始逐渐走到前台,最后就造成了所谓的二圣临朝。

    公元676年,李治因为风疾发作竟然打算禅让皇位,让武则天摄政,当时的宰相郝处俊劝谏到:天下是高祖和太宗争取的天下,并不是陛下您自己的天下,您怎么能将天下随便相让呢,最后高宗才作罢。奈何身体不允许,武则天权力还是有增无减,当武则天知道郝处俊的劝谏后,就开始想办法分宰相的权力。

    如何死亡

    公元682年,关中和山南州二十六个地方闹饥荒,也包括京城长安,甚至于到互相吃人的恐怖境地。李治决定前往东都洛阳,由于行程仓促,随行的士兵,很多士兵都被饿死在路上。李治自感自己功高千秋,所以也学习汉武帝举行封禅,泰山封过后,还想封五岳,但是最终却因为身体不行而作罢,但是就是在那么饥荒的年代,他封禅的各处建筑却也从未停止过。当时的李善感劝谏他:现如今饿浮遍野,粮食短缺,陛下却广建宫殿,将来非常堪忧。李治没有听他的,但是也没有治他的罪,在褚遂良等死后将近二十年没人敢进谏,直到李善感的这次劝谏,天下人非常高兴,称之为凤鸣朝阳。

    但是在怎么样,李治也折腾不了几年了,公元683年12月27日,当天晚上,李治在东都也就是洛阳的贞观殿去世,死的时候五十六岁。死后被安葬在乾陵。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距离县城大约6千米的梁山上。也是他与武则天合葬的墓地。

    历史人物评价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6063/6917246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6063/6917246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