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玄幻魔法 > 道断修罗 > 第二百七十章 谁的三生三世 一
    端着一大钵泉水进到佛堂的李夜,看着明惠大师说;“明珏师兄呢?他刚刚不是还在这里么?”

    明惠将桌面收拾出来,示意李夜将手里的钵放下。

    淡淡地说道:“他有事走开了。”

    李夜将铁钵小心地放在桌上,靠着桌边坐下。

    擦了一下额头的汗珠,笑着说道:“师兄估计是你看无心师侄了。”

    明惠没有回他的话,只是拎着茶壶给他倒了一杯凉茶。“喝茶。”

    “只是喝茶这么简单?”

    李夜端起杯子,一口喝了下去,过了一会才回味道:“好苦!”

    明惠没有理会他,转过身点了一沉柱插在佛台的香炉上。

    捏着手里的佛珠,指着铁钵轻声问道:“低下头来,看看这里面有什么?”

    李夜一楞,低头往钵里看去,随后抬头看着明惠说道:“一个铁钵跟一盆泉水呀!”

    明惠一听,不紧不忙地将桌上那块黑色的石头,轻轻地丢进水里。

    石头掉在水中,荡起了一圈涟渏。

    “再看,看仔细一点。”

    明惠在一边静静地说道,声音仿佛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

    李夜一惊,心道这师兄好好地玩什么玄虚,让自己对自一钵清水看了又看。

    “一钵清水,里面有一块黑色的石头,水面有一圈涟渏。”

    李夜盯着看了一会,认真地回道。心里却有些不明白,不知道师兄玩什么古怪。

    “还有呢?”正在李夜疑惑的时候,明惠伸出枯瘦的手指,在水面轻轻划了一圈。

    “黑色的水面有二圈涟渏。”李夜淡淡地说。

    “再仔细看,看清楚了再说。”明惠没有着急,而是轻轻地提醒他,看得再仔细一些。

    “有两道鱼纹一样的涟渏!”李夜皱起了眉头,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古怪。

    “看仔细一些!”明惠的声音和速度都放慢了一些。

    李夜感受着明惠的声音,慢慢说道:“有一条黑色的鱼,一条白色的鱼”

    “然后呢,还有什么?”明惠没有停下的意思。

    “还有有池塘,有柳树有山,有水,还有人”

    这个时候的李夜,神情已经有一些迷糊,仿佛陷入了无边的梦境之中。

    “人在做什么?”明惠问道。

    “人在”李夜沉默了起来,没有再回答他的话。

    在刹那之间,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佛台上的百年沉香在慢慢地燃烧,整个佛堂漫延着一种神秘的气氛。

    直穿三界的香气穿透了佛堂,也穿透了时空

    端坐桌边的李夜闭上双眼,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状态。

    明惠点点头,站起来身来,轻轻地关上了佛堂的木门。

    嘴里轻声说道:“喝了千年的悟道茶,嗅了百年的沉香,得见佛门中的三生石,不知道你能看到些什么?”

    此刻的李夜,没有听见明惠的自言自语。

    他感觉自己在黑夜里穿行。

    黑夜无边,脚下有路,远方有星光。

    站在一处陌生的河岸边,岸边开着春风十里的杏花。

    平静看着身前的景致,夜穹上的星光渐渐隐去,远处的天空缓慢起爬上一轮红日,将他身边的景色渐渐地照亮。

    这里不是风云城。

    这里也不是五域。

    他回头看了一眼来时的方向,却什么也看不见。

    只有一树树从梦里醒来的杏花,和刹那的晨光与流云。元宝小说

    难道我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异域?李夜心道。

    自己不是在明惠师兄的佛堂里,怎么突然来到这陌生的河边,靠着一树树盛开的杏林

    正疑惑之间,却有早起的行人挑着担子走过,将要去河边的渡口乘船。

    看着呆立在杏花树下的李夜,笑着打招呼:“长生师傅,今天不做早课,回来看你爹娘么?”

    李夜一楞,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依然是一身粗布僧袍。

    只是身子却长高了一些,约摸已经有十七、八岁的光景。

    无边的记忆涌上心头,看着招呼的行人李夜微笑着回道:“寺里太闷,回来看看。”

    没等他回过神,路过的行人已经离开他的身边,往不远外的渡口走去。

    我是李长生?这里是北俱芦洲?一梦千年的穿越?李夜傻了。

    仔细梳理着脑海里的记忆片断,知道这里是在在北俱芦洲须弥山脚下的清风郡的白云镇。

    镇外一条青江流过,弯弯曲曲的流过。

    来须弥山朝拜的人,有些不想回到故土但在山下安居,数千年后形成了现在的白云镇。

    、镇里的最大的一户商家是最早来此定居的一李姓人,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据说李家祖先在须弥山中遇见仙人指点后在山脚下落脚,一直延续到至今已经是几十代人。

    留在镇里的人有的人外出做生意谋生,有的就在家务农种田,有了收成卖给山上的寺院和前来朝拜的香客。

    李家老太爷有三个儿女,老大李长风是做生意的好手,这几年专收村里的粮食,李老太爷开了家杂粮铺。

    几年下来虽说不是盆满钵满,但也多有盈余。

    二女儿李秀儿已经嫁作人妇,也在镇上生活。

    夫家是走水运的商家,丈夫姓吴,吴家商号长年将清风郡的布匹和油盐运回白云镇,算是镇上富裕的人家。

    只有小儿子李长生在七岁那年,跟着李老太爷去了一趟须弥山上的不空寺后,就留在了山上修行。

    二年后出家为僧,法号也叫长生,跟着师傅净道大师修行。

    家里赚了钱了,老爷子开心之余也挂着山上出家修行的李长生,虽说一人出家全家积福德,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相连,哪能因出家就真的四大皆空。

    平日里闲时,李老你爷经常上山烧香敬佛,顺便看看李长生,给他带些世俗间的用品和糕点。

    李长生刚到不空寺的时候就表现了聪明的天赋,号称佛经中最难背颂的《楞严经》他花了七天就可以流畅地背诵。

    顺知就是寺中修行多年的老僧人,在读颂这首经文的时候,还经常卡死在某一个章节。

    同样的《地藏经》他也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不用再看着经文读颂,连寺里的一众长老都纷纷夸他天生有佛缘。

    乐得他师傅净道成天都是笑咪咪地样子,惹得住持大师训戒道修佛之人应不以诸事诸物而生其心。

    李长生只对佛法认真,对武学修行却没兴趣,急得他师傅整天缠着他说欲求长生,需先修行佛门中的诸多功法。

    譬如金刚不坏之身,大般若掌,将境界至少修行到分神的境界等等。

    说者有意,听者无心,不论师傅如何说得开花乱坠,李长生就是不学。

    什么神仙飞天遁地的,在云雾里穿行,有一出没一出的。

    搞得李长生都不去大殿里做早课了,整体躲在藏经阁里抄写经文。

    净道和尚看在眼里也是急得慌,下山找李老太爷商量,小孙子是不是犯傻了,明明入了神山却不愿修行佛门仙法。

    这就算是北俱芦洲中的人寿命悠长,但也终于穷尽之时,唯有仙法成仙成佛,方能得道长生。

    李老太爷也是着急,自从儿子出家修行后就变了个样,以前倒是乖巧。

    现在在寺里反倒变了个样,成天就知道念经,连佛门中的仙法也不愿修行。

    从镇里到须弥山中的不空寺来回也就三十里路,用不了两个时辰就到了。

    一路上净道和尚跟李老太爷合计着,究竟要如何说服李长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7055/152710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7055/152710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