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441章 强悍的心脏
    ab型rh阴性血型的志愿者陆陆续续聚集到三博医院,血站的采血车专门停靠在医院附近,为这次手术备血。

    血站采集了两万多毫升血液,除去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用的,合格的也差不多有两万毫升。

    这些稀有血型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知道,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

    在医学上,生与死,有时候就是一线之隔。

    如果手术一旦出现大出血,没有足够的输血支撑,不能为止血获得缓冲时间,病人就会失血休克,重要器官因为灌注不足而缺血缺氧,最后死亡。

    如果有足够的输血支撑,医生获得抢救时间,成功止血,生命就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能够活下来。

    有了这些血液的储备,杨平最后一个担心的问题被解决,他可以从容地上手术台。

    系统空间的复制功能,复制的郑保胜实验体,杨平已经进行过研究性手术。

    一个好的医生最喜欢冒险,但同时最不喜欢冒险。

    喜欢冒险,因为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

    不喜欢冒险,对手术成功的追求,从来不寄希望于运气,而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手术近乎偏执的认真态度,严格的手术适应症选择,完善的术前准备,高超的手术操作,成熟的术后管理。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杨平觉得,这也是优秀外科医生的辩证逻辑,医生的敌人就是所有疾病和创伤。

    这些天,杨平每天对郑保胜进行胸腔和腹腔穿刺抽液,以减轻液体压力对心脏的影响,让手术时心脏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的打击。

    如果一次液体抽取过多,胸腔腹腔内部压力会骤然失衡,失衡的结果就是脏器移位,也就是内脏疝的形成,有时候这是致命的。

    为了避免这种致命状况出现,杨平小心翼翼,分次抽取,适可而止,一旦达到手术要求的条件便收手。

    每次的病例分析和处置,李教授都会在场,通过观察杨平对病人的术前准备。

    李教授的一些疑虑逐渐打消,他还没看到杨平做手术,但是心里已经对他多了几分认可。

    几乎滴水不漏的术前准备,对病情理解的透彻,对解剖中不确定因素的处理,对人体结构功能的认识,各种意外预案的制定,都让李教授叹为观止。

    更让李教授诧异的是,对于这个病例,杨平几乎掌握了所有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从原理上打通,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有时候杨平提出的一些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让李教授激动不已——居然还可以这么做。

    李教授十分不理解,这个年轻人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他过目不忘,而且每天不用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和思考  可是依据这些天的相处,杨平并没有这样,他甚至做完手术,难得的空闲时间,都关在值班室睡觉,似乎并没有花时间去阅读各种期刊。

    李教授没法弄明白,但是他可以肯定,杨平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医生。

    现在他留在三博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在杨平的身后,他甚至将计划去澳大利亚的几天时间压缩到一天,以争取在三博停留的时间更久。

    甘凤仪母亲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五天,四肢肌力恢复到三级,第七天,恢复到四级。

    icu医生尝试着拔管,让她脱离呼吸机,拔管后,支持呼吸运动的肌肉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不吸氧的情况下,她带血氧饱和度在95。

    毕竟肌力比正常还是差,为了增加每次呼吸的效率,icu医生还是让她持续低流量吸氧。

    甘凤仪站在探视走廊,看到清醒过来的母亲,不再依靠机器维持呼吸,一种劫后余生失而复得的感觉。

    照这样下去,很快可以转出icu,回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因为又是插管,又是呼吸机,甘凤仪母亲存在肺部感染,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复查胸片,已经好转,痰培养也不是什么耐药菌,只是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icu的耐药菌,让医生和院感科的人头痛,他们天天在icu采样、培养、分析,然后寻找原因和对策。

    复查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也明显下降。

    转到普通病房,需要人照顾,甘凤仪决定自己亲自来照顾,她向公司请了一个月的事假。

    从icu出来,杨平的身后跟着秦教授、李教授、宋子墨和徐志良。

    杨平的余光瞥见家属会谈室,门半开着,又是那个病人家属,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妻子,这次她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她一个人面对主管医生,似乎正在哀求医生。

    杨平停下脚步,心中不免隐隐有一丝难受,已经遇上无数次这种情况,他已经耐受,但是却从未麻木。

    大家跟着他也停下来,送他们出来的蒙医生又解释。

    这是病人的妻子,病人靠ecmo已经维持二十天,能救活的希望十分渺茫,渺茫得像大海中的一滴墨水。

    为了是否继续下去,家属意见不统一,不管男方还是女方的亲戚都劝她放弃,再耗下去没有意义,只是浪费钱。

    现在在icu,包括ecmo的费用,每天是几万块,很多医保报销不了,需要自费,这些钱好多都是借的。

    其他亲戚都建议放弃,停掉ecmo,但是她一个人坚持,不要放弃,她几次跟医生下跪,求医生再坚持下去。

    听说两口子一直不和,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女的总是嫌弃男的挣钱少,日子过得太憋屈。

    透过半开的门,杨平远远地看着泪眼婆娑的病人妻子,或许,现在她明白了什么,懂得了珍惜,希望能够挽回什么。

    可是——

    不管爱与不爱,这辈子、下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这不是杨平的专科范围,他也无能为力。

    “能——再坚持下去不”

    杨平问蒙医生。

    “看他家属的意愿吧,要是放弃,只能拔管脱机,要是坚持,我们尽人事吧,几乎没希望。”

    “求求你,再争取一下好吗求求你们,求求你们——”

    “我们尽力吧,不过希渺茫,你要有心里准备。”

    病人妻子看着离去的医生,抑制不住,呜呜地哭起来,现在没有任何人安慰她,因为平时那个安慰她、包容她的人正躺在病床上,靠机器维持生命。

    夏院长和韩主任亲自抬着“外科研究所”的铜牌,和一些工人,一起将它悬挂到原来“综合骨科”的位置。

    靠左一点,再右一点,往上,对,多了,再往下一丢丢。

    满头大汗的工人,在夏院长的指挥下,终于将铜牌挂得满意。

    “时间定好没?”夏院长竖着食指,在测量铜牌位置是否挂正。

    韩主任也身体靠后,端看铜牌:“我准备找个吉时,小杨说就周一八点。”

    “八点就八点,平时交班的时间,多好。”夏院长同意。

    “我想请几个人来助兴,小杨说不用,简单处理,不用搞太复杂,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80161/5165072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80161/5165072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