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774章 这世界变化真快
    张教授好奇地点开链接,文章讲的大神正是杨平,说是刚刚发表4篇cns,现在又一鼓作气,一次发表9篇cns,其中两篇是封面。

    张教授吓一跳,要不是平时打太极,身板硬朗,现在直接给你晕倒在地上。

    为了确认事情真假,张教授直接打电话给杨平,杨平的淡然地回复确认“是!”

    “曹主任,你自己往可科室大群发病例,问问杨平,我要坐会,喝杯茶,这胸口堵得慌。”

    曹教授看张宗顺脸色不太好,立刻问道:“没事吧。”

    “小琴,过来过来,给张教授量个血压看看。”

    曹教授叫门诊护士小琴过来帮忙。

    张教授摇摇头:“没事,就是被吓得,你赶紧往群里发病例资料吧,别耽误孩子病情。”

    “被什么事吓得?”曹教授问道。

    张教授说:“等会我跟你说,你先忙发病例的事情。”

    本来这些老专家很多玩手机不利索,但是经张教授几次培训,除了个别手脚比较笨的还不行,大部分玩得已经比较顺溜。

    于是曹教授将病例资料发到群里,同时单独发给杨平,问杨平这个病人收不收,杨平想都没想,直接回复:收住院做手术。

    曹教授立刻给小孩的父亲打电话,让他带孩子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来开住院通知单。

    这个病例是14岁的女孩,名叫藤新梅,初中二年级学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这种病典型的表型为心室肌的肥厚,常常跟遗传有关,因为心室肌肥厚,导致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充盈不足、收缩乏力等等,带来一系列的症状,很容易引起猝死,如果不治疗,要么猝死,要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最后也难逃一死。

    治疗方面,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梗阻”,要从根本上解决“梗阻”,必须手术治疗。

    如果做手术,需要在胸骨部位锯开20厘米左右口子,手术需要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进。

    手术要求高,创伤大、难度高,手术视野局限、风险大且恢复慢,大多数患者听后望而却步。

    像藤新梅这种严重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曹教授原以为杨平不会接受,毕竟综合外科这种跨专科的综科室,在心脏外科方面实力如何,他也不清楚,不像张教授那样,有直观的认识。

    没想到杨平直接说没问题,收住院。

    “老张,病例我已发,杨教授说收住院手术,杨平教授以前做过这种手术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曹教授担心不是没有理由,心脏外科专业性非常强,很多手术一般省级医院都难以开展,非帝都的阜外与安贞不可,虽然是天才,但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做这手术?他还是存疑的。

    “放心吧,我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张教授相信杨平没问题。

    曹教授见张教授脸色已经缓和:“老张,你没事吧,刚刚被什么事情吓着?”

    张教授说:“你看看医院大群里消息吧,已经闹得轰轰烈烈,就差我们不知道。”

    “究竟什么事?”曹教授眯着眼睛去看手机。

    看完后,他瞪着张教授:“开玩笑的吧?怎么可能?9篇?还是集中一次发。”

    曹教授是阜外的老专家,那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手握几篇cns的学生也有,但是没见过这样发文的人。

    “我也不信,可就是真的,我已经确认,听说医院现在要改横幅和官网上的公告,把4篇,改为13篇。”张教授缓缓地说。

    曹教授叹口气:“这世界变化真快,记得我国第一篇cns之后,时隔20多年才有第二篇,后来虽然我国cns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在我印象中,好像发cns非常非常难,好多高校还为零的突破欢呼雀跃,伱说这一次搞13篇,还4篇5篇的一起批发,是不是cns不值钱了?变成大路货?大路货期刊也没见这种发法。”

    张宗顺教授喝一口茶:“不是cns变成大路货,而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现在比我们厉害,这样才好,才有希望。”

    “是呀,你看这些年轻人,一个个朝气蓬勃,看着都舒服。”曹教授微微点头。

    藤新梅一家是南都省山区的农民,是北桥县人。

    藤新梅一直劳累后呼吸困难,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还时不时出现心脏位置疼痛,上体育课没跑两下就只能蹲下来喘气,干农更不用说,根本没法干。

    父亲藤少奎开始还以为自己孩子偷懒,很是恼火,农村的女娃这个样子怎么行,病恹恹的,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吓得孩子也不敢再跟他说不舒服的事。

    于是一直拖到初中,藤新梅长大懂事,自己觉得不对劲,怎么就爬个楼梯也喘气,有时候还全身乏力,脑袋晕晕的,就像有什么慢性病。

    一次初中的体检,医生听诊后说:“你这心脏有问题,我写个单给你,让你父母带你去大医院看看,要去大医院,最好去省城,我们镇上或者县上肯定不行,一定要记得去,别耽误。”

    这医生再三叮嘱孩子和班主任要重视,记得通知家长。

    班主任也是有心,除了医生的通知,班主任自己打印一份通知,亲自送上藤新梅家里,交给她父母。

    父亲藤少奎见老师这么重视,觉得自己这女娃可能真有问题,并不是偷懒不想干农活,于是也重视起来。

    “哪有什么病,我看就是偷懒,好吃懒做。”滕新梅的妈妈曾翠玲絮絮叨叨地骂道。

    藤少奎蹲在门口,抽几口水烟:“怕是真有病,孩子已经十四岁,抽空我带去看看,别耽误孩子。”

    “这农忙的时候,哪有空去看病,还去省城大医院?你以为不用花钱呢。”曾翠玲不愿意。

    “农活耽误几天不碍事,孩子不能耽误。”藤少奎吧嗒吧嗒抽水烟,心里有点害怕,又很是后悔,新梅这女娃子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很乖巧,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班主任几次家访说一定让孩子以后读高中,这娃子肯定能考个好大学。

    可是家里这情况,哪有钱读高中,村里人的共识是初中毕业出去打工挣钱,曾翠玲就是这样的想法。

    “你钱包里几个钱,自己没点数,还去省城大医院?”曾翠玲火气很大。

    滕少奎只好笑眯眯地赔笑:“女娃子这么大了,初中毕业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塞,看个病花不了什么钱吧。”

    “你在做白日梦,花不了多少钱?你是天天蹲山沟沟里,没见识过,城里大医院花钱如流水,你这破房子卖了都不够一天的医药费,我二哥那回做工摔一跤,弄个脊椎骨折,在省城花了十几万,现在还干不了重活,不能去,只能去镇上看,最多去县里看看。”

    藤少奎有点来火,吼道:“钱钱钱,你就知道钱,这是谁家的娃,是我们的娃,你还是亲妈不?这事我做主,去省城,人家医生都说了要去省城大医院,不能耽误。”

    “大奎,你今天反了呢?”曾翠玲从没见过藤少奎这样对她发火,平时就算指着鼻子骂他,都是一声不吭。

    “反了!咋的?这事我做主,帮我收拾一下衣服,我要带娃子上省城。”藤少奎站起来,将烟斗用力敲在门框上,竹筒直接打断。

    曾翠玲先是吓得一愣,随即往地上一倒:“你个藤少奎,欺侮人,我命苦呀,嫁到你藤家来”

    藤新梅和弟弟看到这一幕,躲在里屋不敢出来,不过妈妈这表现,他们也已习惯。

    等父亲进了里屋,藤新梅怯生生地上来跟爸爸说:“爹,咱不去看病了吧,也没什么事。”

    “你个女娃懂什么,不要管她,爹准备一下,这两天出发上省城。”

    于是,藤少奎就带着女儿来到省城,可到了省城也不知道哪个医院好呀。

    藤少奎虽然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呆在山沟沟里,但是也出来在工地上干过活,有点阅历。

    他拽紧藏在衣服里的钱,一路问到省政府,然后问省政府门口的保安室,省城哪家医院看大病比较好。

    省政府的保安总不至于骗人吧,藤少奎是这样想的,总比问外面那些人可靠。

    这省政府的保安非常不错,不仅告诉爷俩哪里看病,还告诉哪里住宿便宜,叮嘱一些注意事项。

    当时保安指了几家医院,说南都附一,南都附二都是数一数二的医院,然后又说三博医院实力也很强,有个综合外科非常厉害,能看大病,他有个亲戚脊柱弯得不像样子,就在那里给掰直的,现在好好的。

    这样,藤少奎就带着女儿来到三博医院,找到综合外科。

    第二天早上,爷俩来到综合外科门诊,门诊还没开门,他们就在门口等。

    曹教授一上班就看到爷俩:“来了呀,进来吧,我跟住院部的同事已经沟通过,你这个病肯定要做手术,手术风险还挺高,住院时间要两周左右。”

    “能治好吗?专家!”藤少奎小心地问。

    曹教授点点头:“发现得是晚了点,但是这个年龄还算可以,如果一切顺利,孩子以后读书工作嫁人没有什么问题。”

    听说能治好,藤少奎心里踏实很多,然后又怯生生地问:“整个手术住院费用要花多少钱?”

    曹教授想了想:“这个不好说,不像买东西可以一口定价,你这个这么严重,射频消融肯定不行,要开胸手术,大概十万吧,新农合可以报一部分,但是比例很低,具体可以报多少,可以问问我们医保部门。”

    十万!

    藤少奎只带了一万多,这一万已经是家里所有的存款。

    “老乡,没事吧?这病不能再拖,越拖得久效果越差,最后就是慢性心力衰竭,只能依靠换心脏,而且拖的过程中容易猝死。”曹教授说道。

    藤少奎硬着头皮说:“先交一万可以吗?剩下的我去筹。”

    钱再多,病肯定要治的。

    “好吧,费用的事情到病房后与医生沟通,我先给你开住院通知单,到大厅服务窗办理住院,不要听信任何非工作人员的话,特别是介绍你去其它医院的,那都是骗子,身上的钱看紧,大厅里可能有小偷。”曹教授边开单边交代。

    滕新梅跟着父亲,一直没有说话,等出了诊室,新梅懂事地拉着爸爸的手:“爹,我们回去吧,咱们不治了,这么多钱。”

    十万块钱,新梅知道,家里哪有这么多钱,这一万块钱还是省吃俭用结余的,就算去借,也根本借不到,女孩子懂事早,心里都明白。

    “没事,我们有医保呢,医保可以报销很多。”藤少奎安慰女儿。

    反正这病肯定要治,剩下的钱他再去想办法,总有办法的,不能因为十万块钱耽误女儿一生,听医生的口气,已经耽误太久,要是早来更好,本来有愧疚心的藤少奎,听到女儿这么懂事,现在更加心里难受。

    医保都没有买,去年村支书来家里催买医保,妈妈跟村支书吵一架,骂村支书就知道搞钱,买医保有什么用,所以没买。

    这不过是父亲安慰人的话,新梅心里清楚,她低着头,眼里噙着泪水。

    藤少奎带着女儿挤在人群里,排队很久,终于办好住院手续,交了一万块钱,然后去三博酒店收拾东西,准备去病房住院。

    三博酒店很奇怪,房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靠上的楼层是高档房间,房间是外面的几倍贵,但是下面的廉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80161/6146941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80161/6146941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