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929章 优选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体会诗的意境,不愧是作文拿奖的,这孩子要不是绝症在身,到时高考妥妥的状元种子。

    的确,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格局,这是个有格局的孩子。

    “你不会让我带你上天台就是为了念这句诗吧。”看着迎着风的小学生,杨平无语。

    思思不满地说:“当然不是只念这句诗,还有好多首诗呢,我不可能在病房里朗诵吧,想来想去来这里朗诵最好。”

    我晕,这是来这里做作业。

    天台的风实在是太大,呆久了容易受凉,小姑娘有病在身,还是要讲究,不能真让在这里完成朗诵作业。

    “风太大,回去吧,思思!”

    杨平对着陶醉在风中的小女孩喊了一声,自从那次两人拉钩成为朋友,杨平真的把她当成朋友,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这个小姑娘太聪明,把她当作小屁孩是对她智商的严重误诊。

    算了,思思乖巧地点点头,跟着杨平下了天台。

    刚刚小姑娘说肿瘤内科有个患者跳楼的事情,而且刚刚又是站在天台上,确实让杨平心里一惊。

    不过小女孩比想象的要坚强,杨平只能希望自己的实验进度会快一些,希望在自己的实验成功之前不要有什么意外。

    将思思送回病房,杨平看了看时间还早,他决定去实验室看看进度,毕竟现实的进度与系统空间实验室的进度比较,还是滞后很多。

    病房正在忙,大概又是新收病人,几个规培生和研究生在病房里穿梭,张林和小五做完手术刚下来休息一会,张林正在广播什么内部消息,有几个忙里偷闲的年轻医生围着他,其中一个戴着手套,手里拿着一次性换药碗,也在旁听,可能他正准备换药,但是患者有什么事,现在不方便换药,他要等一等。

    张林的内部消息还是很有吸引力,陆陆续续,好几个暂时停下手里的工作,聚精会神地听张林的广播。

    杨平可没功夫听张林的内部消息,他想去楼上的肿瘤实验室看看。

    八层楼的外科研究所目前来说还是够用,实验室现在只占去三层楼而已,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唐顺正在忙碌,时间管理大师同时管理三个实验室和三个团队,并没有多少压力,看起来好像还很轻松。

    说实话,这种学术能力超强,又会管理,沟通社交能力又爆表的实验室主任还真是打灯笼找不到,虽然在私生活方面有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

    “教授!”

    杨平从办公区走进更衣室,换衣服,戴好无菌帽子和口罩,来到实验室,唐顺看到进来的杨平,立刻迎上来。

    这些实验室对无菌操作非常严格,甚至比手术室还严格,因为如果不小心在细胞里混进什么病毒细菌之类的微生物,会严重干扰实验的结果,实验需要稳定与精确,任何的掺杂进来的无关因素都会引起整个结果的变化。

    “我来看看实验最近的进展怎么样?”

    杨平在实验室坐下来。

    唐顺的眉头紧锁:“我们还在继续修改k因子,之前所有的k因子经过实验证实无法在人体内发挥作用,这种筛选很麻烦,估计至少得几年时间。”

    几年时间?

    杨平一愣,不过想起这是现实中的实验室,唐顺只是按照现实的经验做出的判断,能够说几年时间,已经是世界顶级人才才有勇气说出来,没有说十几年,几十年,已经很对得起这百万年薪。

    “几年太久,只争朝夕!我看看!”

    教授是有文采的,说话都不一样。

    唐顺眼里放光,难道教授又找到什么新的路线,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

    实验室有一块很大的液晶高清屏幕,平时讨论实验室的时候使用,储存在电脑里的数据随时可以调出来显示在这块高清大屏幕上。

    “没办法,实验走到这一步,就是试错,如果方向正确,剩下的就试错,只能不停地试下去。“唐顺劝杨平不要心急。

    杨平半眯的眼睛从屏幕上移开:“你熟悉优选法没有?”

    ‘熟悉”

    唐顺不明就里地问道,教授不是提过几次优选法吗?

    杨平点点头:“优选法可以减少实验的次数,缩短实验的时间。”

    学过统计学的唐顺自然知道数学大师华罗庚的优选法,其实优选法真的好用,在系统空间实验室,杨平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优选法进行了改进,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逆向总结错误路线得出的经验。

    难道教授每次总能以最少得实验次数和最少得实验时间取得成功,背后的功劳就是进阶优选法?这就是教授背后的秘诀?

    “你们继续实验,按照这个方向一直走,方向肯定没有错,我好好用优选法对实验路线做一下规划。”杨平交代唐顺。

    教授这是要发力了,每次教授频繁视察实验室的时候,说明教授对实验的进度不满意,他要强力介入;而每次听到教授提优选法几个字,意味着教授很快会拿出更好的方案;而当每次教授要a4纸的时候,说明实验的方案已经十分清晰,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教授背后的神奇就是优选法,可能过于深奥与复杂,暂时不便展示,唐顺也不好问。

    杨平从肿瘤实验室转移到干细胞实验室,这里仍然在开展肌肉空间导向基因的研究,研究方向是对空间导向基因的启动与控制更加精确化,目前实验室只能做到克隆一块肌肉,这块肌肉虽然有完整的结构,但是只有一个肌腹和两端两条肌腱,显然这是人体最简单的肌肉。

    实验室的下一步目标是培育出具体的诸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等,甚至可以控制肌肉的体积与形状。

    当然,实验室也在努力寻找其它的空间导向基因。

    最后杨平来到皮肤扩增实验室,皮肤扩增的实验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功,皮肤为什么能够扩增,而其它的器官却无法进行这样的扩增,目前这还是一个黑箱。

    要揭开黑箱,必须用科学实验。

    皮肤是人体最神奇的器官,它藏着很多秘密,研究皮肤的过程中或许可以获得很多秘密。

    对实验室主任唐顺,杨平很是满意,他将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能够将自己的实验计划很好地执行下去,有时候还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

    如果能够将李颖彤也留下来,实验室的实力更加会大大增强。

    关于杨平参评院士的事情,饶校长是非常用心的,院士的数量代表高校的科研实力,同时也意味着可以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杨平,一定要评上院士,至少要在自己任期内评上。

    现在论科研成果,杨平完全符合要求,最大的不足是资历,资历这东西很玄乎,有时候看起来是最硬件的东西,但有时候又是最不硬件的东西,总之它有一定的弹性。

    通过饶校长一番斡旋之后,整个南都医大已经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再也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丁校长在得到关汝言杰青名额的许诺后,立刻站到支持阵营,这样,反对阵营自然瓦解。

    成年人从来只谈利益,丁校长也是攫取利益的高手,时机把握得很恰当,懂得借势而为,让本来没什么希望的女婿又重新牢牢抓住杰青的名额。

    名额这种东西,当大家硬件条件都符合时,究竟名额给谁,还不是大家商量着来。

    当初饶校长找夏院长商量此事的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夏院长说要找年轻人聊聊。

    放弃新一届的杰青竞争,这涉及到年轻人的利益,夏院长不能私自做主,他必须与年轻人商量,取得理解和谅解。

    本来夏院长是怀着愧疚的心情去找年轻人谈话,可是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这个什么杰青,完全同意放弃这一届杰青竞争,多好的青年,多么识大局的青年。

    其实对于宋子墨和徐志良来说,杰青只是早晚的事情,他们志在科研,而不在乎这些什么名号。

    其实夏院长知道,杨平参加院士评选,一个丁副校长怎么可能成为阻碍,但是饶校长这么用心,夏院长也只好配合行事。

    饶校长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看来南都医大的未来一片灿烂。

    南都医大这一代的年轻人是人才济济,杨平这种罕见的天才不说,学校本部的关汝言、林岚等等,附院的苏南晨,宋子墨,徐志良,唐顺等等,板着手指根本数不过来。

    饶校长有一个想法,搞一个年轻人的研讨会,将他们聚集起来,相互交流交流,这有利于以后得合作。

    杨平、宋子墨、徐志良、关汝言算是有过矛盾的人,杨平“抢走”关汝言的杰青,现在宋子墨和徐志良给关汝言的杰青“让路”,有时候争争抢抢不是什么怪事,但是大家能够成为朋友,互相体谅,为创造南都医大良好的工作氛围,非常有必要举行一个这样的沙龙,让年轻人多接触,多沟通。

    “这样吧,就让大家都拿出自己最近的课题出来交流,让他们互相知道各自最近都在干什么,怎么样?”

    饶校长提议。

    几位副校长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丁副校长非常高兴,自己的女婿与这几个年轻人经常接触,以后要是能够成为朋友,肯定不是坏事。

    其实丁校长非常不愿与与苏青云结梁子,现在饶校长提出这么一个沙龙,他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是提供一个让年轻人化解矛盾的机会。

    再说这次杨平的院士参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80161/614695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80161/614695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