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永恒的孤独
    华国首届科幻电影节,对于国内的科幻影迷们来说,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但是大多数人的吐槽,其实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

    所以实际上,科幻迷们对这一届的科幻电影节依然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

    而实事求是地说,哪怕是这一届科幻电影节,展映的电影,如果没有李易的《月球》,那么真的就很尴尬了。

    倒不是说国产的科幻电影少,恰恰相反,其实还挺多的。

    小成本电影,走的都是剧情流的软科幻,只是可惜的是,软科幻其实很考验创意和剧本。

    但是这些东西往往又是小成本电影的导演无法触及的。

    而所谓的大制作的国产科幻电影,却大多不尽如人意,有客观的环境的原因,也有国产科幻电影本身依然还不够成熟的原因。

    为此《月球》自然而然地受到的关注就更多了,毕竟是独苗。

    不止是影迷们,同样的媒体们也最为关注《月球》,很快地媒体们也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评价。

    “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入的主题探讨,《月球》为观众带来了对人类存在和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孤独和挑战面前的坚韧和勇气,这部电影不仅在科幻题材中呈现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还通过剧情的设置和角色的塑造提供了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和启示。”——《华国电影报道》

    “电影《月球》中的科学元素和技术描绘充满了现实与想象的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未来太空探索的引人深思的世界,电影展示了空间旅行和登月任务的实现。”——《电影与技术》

    “《月球》:比孤独更绝望的是,虚假的过去和没有未来的孤独!”——《电影周刊》

    “《月球》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在荒凉的月球上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孤独氛围,对人类面对孤独时的心理状态探讨层次之深,让视觉眩目却“无脑”的大片汗颜。”——《科幻》

    《月球》的确是小成本电影,可是实际上,《月球》的阵容真的不差,影帝主演,最佳导演执导,哪怕只是一个场景一个角色,可是依然成为了科幻电影节上的最靓的崽!

    其实有时候影迷们的要求真的不高。

    你要说《月球》有多牛逼,还真的没有,故事其实也称不上多新鲜,多创新。

    实际上这类的电影,并不少见,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甚至于很多人看到一半其实都能够猜到结局了。

    可是这却并不妨碍影迷们喜欢这部电影。

    从大众影评网上的评分的占比来看,给低分的人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只有1的人给了1星或者2星。

    “有一说一,《月球》放在全世界科幻电影范畴,或许真的谈不上多精彩,但是放在国产科幻电影里面,绝对是堪称顶级的。”

    “本来以为是打怪兽,结果没想到,差点被致郁了!不愧是你,狗导演,这样的电影请再给我来一打!”

    “老实说这部电影真的很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整部电影堪称简陋至极,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低成本科幻电影,但是这样一部只有寥寥无几的场景,甚至只有一个主角的独角戏的电影,特么的却蕴含了很多很多的内容。

    蕴含了包括有关克隆、人性、孤独甚至人伦方面的问题。

    可是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故事讲的很有逻辑性,甚至于我都在想着,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

    答案居然是很有可能,就很牛逼,很离谱了!狗导演,真的是yyds!”

    “做为一名社畜,看完电影之后,突然就觉得,我们时下的很多社畜,其实何尝不是一个个吴刚?

    吴刚伐桂,永无休止地工作,克隆人3年一个轮回,永无止境!

    而我们呢?996,007,资本永不眠,还有大老板疯狂灌毒鸡汤,说什么996是福报,关键是,我们就算知道了,那都是扯犊子,就算有再多的怨,再多的不满,又能如何?

    我们硬生生地把最讨厌的996,活成了福报,这个操蛋的社会啊!”

    “有人说《月球》的故事不够创新,可是实际上真的很有创意,因为这好像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克隆人和工作结合的故事。

    细思极恐,月球上的克隆人吴刚,因为技术上还有缺陷,所以只能存活3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克隆人技术成熟了,不,哪怕不成熟,只能活3年。

    很多人在探讨克隆人算不算人的问题,可有没有想过,如果克隆人也算人的话,那么他们也工作也是需要支付工资的,他们如果可以获得和人一样的待遇,那其实反而对于我们而言是好事。

    可是如果如电影里面那样,克隆人只是被当做工具来使用,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着失业,因为从成本上来说,克隆人既然不算人了,那么他们就不需要工资,任劳任怨,不听话直接毁灭,成本比开除一个员工要低的多,那么还要人干活吗?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可怕!”

    各种各样的讨论,各种各样的争论,在网络上开始出现。

    当然了,回到电影本身。

    更多的人谈论的还是绝望,和孤独!

    自媒体影评人我不做人了在自媒体号上这样写着:

    “一个人,3年保质期,克隆人,一生父母妻友儿女都是虚假的记忆植入,重复劳动做一辈子,死后即刻被另一个克隆人替代,这样的人孤独吗?

    一个人,80年保质期,一生父母妻友儿女终会散尽,工作总会被另一个人取代,这样的人孤独吗?

    可以把《月球》看作一个人简短的一生。

    这个人有妻有女,到月球上重复劳动采矿三年,采矿结束就能回家。每日靠妻女的虚假记忆和视频度日,闲暇时养养花、做做雕件。三年是大限,身体垮了,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这个人也可以有妻有女,在公司996上班,做到退休就能结束。每日靠刷段视频、打游戏度日,闲暇时吃个饭、看个电影。80岁是大限,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去彼岸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所以呢?

    《月球》弥漫着强烈的孤独感。

    而这种孤独感,其实并不是针对克隆人,而是针对所有人。

    大部分人都满怀期待去往所谓的“彼岸”,他们快乐地走进坟场,就像克隆人1、2、3、4。

    他们不知道真相,他们一直都认为那是真的,他们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于是他们的确去往了他们向往的彼岸。这样的人,我们可能会说,他们真可悲,可是他们的短暂的一生,却又何尝不是幸福的?

    有所牵挂的人,有所惦记的人,抱有希望的人,我们都知道他们一直向往着回家,而他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是回家了。

    我们常常说,一个最高明的骗子,是不但要骗过别人,更要骗过自己,他们做到了。

    也有少数人清晰认识到一个人来,终究要一个人走,踏入坟场后,就没有彼岸了,就像克隆人5。

    有人想摆脱这个无尽循环,就像克隆人6。

    而哲学家愿意给大家一些思考契机,突破自己命运的极限,就像电脑八戒。

    克隆人的终极目标,也不过是想成为真正的人,从始至终,其实他们本就更像人,不像电脑八戒,他在无尽地岁月里,或许才会真正的有可能做到突破自己命运的极限!

    我们看的科幻电影,是我们人生的再映射。

    以隐晦的方式,告诉一些不易察觉的真相。

    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区分真实与虚假,正确与错误呢,世界上存在真相吗。

    我们不断的去了解未知是不是只是在创造更多错误的认识呢,我们只能假装自信的拥护自己的思想,免得不断的被一波又一波浪潮淹没,又或者将所有事物都模糊界限,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似的。我想要填补脑子中所有的未知,却又被告知所有的未知被了解后仍停留在未知,因此我选择无聊,不停靠,无所依赖。

    突然又想到了,其实这部电影提出来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因为有些生命的存在就是因为需要他的牺牲,比如我们饲养的家畜。大量的流水线上繁衍出来的家畜,如果稍有慈悲心,认为它们不该被杀了吃肉,那么事实上它就不会出生。在短暂的生命和根本就没有生命中,我想两种都会有人选。人类的生命也很短暂,可总有人连这短短几十年都等不及。

    所以从这方面上来说,电影中最大的伦理问题其实是欺骗。欺骗也是没办法的事,至少从技术上来说,当时的记忆传输技术或者是只能达到下载和上传的层次,还不能随意编排记忆本身,或者是被克隆的细胞也自带记忆无法替换,只能修改,无论如何这样的谎言似乎已经是对克隆体最大的善意了吧?

    就算是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类也不过是工具而已,是目前为止,机器尚不可替代的复杂的工具,一旦可以使用机器,人类这种诸多变数的不稳定工具分分钟被替换掉。

    不想被当做牺牲,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生。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明白人不愿意生了。”

    《月球》很神奇,至少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到那些解读文章,就会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很神奇。

    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放在《月球》这部电影里面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来说,其实也是如此。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9667/6152781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9667/6152781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