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生命可以如艺术一般优雅
    时光荏苒,转眼间,颁奖季即将来临。

    从公布的提名的名单当中,其实已经可以见得,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大热电影是哪一部了。

    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拿下了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等7个重量级的奖项的提名。

    《肖申克的救赎》拥趸很多,可以说至今依然口碑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爱这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

    而令很多好莱坞导演都黯然的是,今年的另外一部大热影片,同样的也出自来自华国的奇迹导演,李易之手。

    《触不可及》!

    其实原版的《触不可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和《肖申克的救赎》有些像,《触不可及》原版创造了法语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在奖项上,却并没有获得太多。

    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票房失利,奖项失利,但是却被捧上了神坛。

    这个世界,李易版本的《触不可及》是英语版,而且一些东西虽然沿用了原版,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改变。

    再加上题材本身吃香,又有迪恩影业这个好莱坞巨头的公关,所以《触不可及》同样的拿到了和《肖申克的救赎》几乎雷同的提名。

    甚至还多出一个,最佳配乐!

    而李易更是一人提名了两部电影最佳导演!可以说,让无数的华国影迷们都一副这次妥了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李易真的没抱有多大的期望。

    为什么?

    其实如果是早个十年,或许拿奖的概率还更高一点,而那个时候奥斯卡金像奖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离谱。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其实影响力虽然完全盖过了欧洲三大,但是实际上,就影响力而言,真的已经每况愈下。

    提名多,就意味着是大热,意味着有更高的概率命中目标,可是同样的别忘记了,奥斯卡可是干过不少次,提名拿到手软结果却空手而归的案例。

    而伴随着提名的出炉,关于电影的解读也开始甚嚣尘上。

    特别是《肖申克的救赎》和《触不可及》两部影片,可以说各自有着各自的拥趸。

    影评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波奥斯卡提名的流量。

    纷纷出手。

    著名影评人约翰在《洛杉矶时报》的个人专栏上为《触不可及》站台。

    “心情烦躁时,不想竭斯底里,一部像这样的电影刚刚好,在开怀的笑声中抚平内心的褶皱,结束时,脸上化不开的笑意,印证了对这段光影的意犹未尽。

    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因为机缘巧合而相遇,这段友谊必定是上帝的安排。

    德瑞斯平民窟出身,前科种种,而菲利普则是个富有的残疾人,黑与白混搭。两个人在看护与被看护中渐渐培养出坚固的友谊,这友谊的纽带不光是依赖,更多的是内心的沟通和理解,这样,菲利普才会让德瑞斯离开:“毕竟,你不能照顾一个残疾人一辈子。”德瑞斯才会在菲利普状况不好时回来带他出去散心,其实,两人早就超出了雇佣这层关系,成为莫逆。

    倾心于德瑞斯的乐天和洒脱甚至大条。他的所作所为与菲利普所处的上层社会极不相称,却给菲利普沉闷的生活带来不尽的亮色,像一股喷薄而出的生命力,慢慢唤醒菲利普因停滞的身体而苍老的心。他对着美术馆中的画作不可思议的惊叹“一滩鼻血”的价值,他在歌剧院大笑“一颗会唱歌的树”,他在菲利普生日宴会上一本正经的嘲弄那些古典音乐,他教训泊车的邻居和甩了菲利普小女儿的“鸡毛掸子”,他给菲利普剪出各样的胡子,他在跳伞时被吓得大喊大叫这些大大小小幽默的笑料让我开怀,有时更是哭笑不得。

    幽默是影片的辐射点,而幽默余韵中荡漾开来的温馨情谊更我让贪恋,笑意在脸上久久弥散不开,世上有那么多人同情我,而你最懂我,懂我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些讽刺与嘲弄尽可以与我无关,我只想像个正常人一样去爱和享受。

    知音难觅,找一个倾诉的人容易,而“懂”字却万分珍贵,缘分永远是上天的恩赐,感恩、珍惜便是最好的回报,在夜的灯火流转中惺惺相惜,此时,我在影像外看他们的喜乐,早已忘了我自己。

    这种娓娓叙述的品格,感觉永远胜于故事,从不急功近利,却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优雅和风趣,在不经意间展现一股特有的情致,大多同类的电影,往往更喜欢去凸显现实的残酷,去展现残疾之后的人的生活的苦难,却忽略了,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甚至于在我看来,这样的展现,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一种不平等的对待,因为立场已经站在了同情者的立场上。

    而《触不可及》恰恰相反,它显示出的是一种更为别样的奢侈。而这部电影显然已不能称之为小众,但是它仍不吝于留心情调,对各种艺术的包容,谈性不色的享受  在这个酣眠的午后,有它陪伴,真好。

    《触不可及》绝对是同类题材当中的佼佼者,值得一个奥斯卡奖杯!”

    同样的另外一位著名影评尼克也在专栏上为《肖申克的救赎》进行暖场。

    有意思的是他的开篇,就点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鲁克斯!

    ““老布到此一游!”

    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

    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不禁让我们忍不住去关注这个群体,老布的下场,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你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安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

    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

    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

    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

    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其他的越狱的电影。

    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很多同类影片里面的越狱的男主角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争。

    瑞德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

    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我相信这样的影片哪怕流传几十年依然还会让人铭记。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

    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这样的电影难道还不值得一个奥斯卡奖杯吗?

    也许,没有奥斯卡奖杯,会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伟大呢?”

    因为《触不可及》上映不久,所以显得更加新鲜,自然而然地热度也相对于《肖申克的救赎》要高一些。

    相关的报道和解读也更多一些。

    著名老派影评人尼克斯对这部电影可以说喜欢到了极致。

    他之前已经发了好几篇相关的影评。

    这一次他自然也不会错过。不过,这一次他的主题却是有些不太一样。

    关键词是:优雅!

    “生命本是优雅快乐的,这与生命以外的一切东西都无关,与你所处的层次无关,与你现在所经历不幸无关,只与你的灵魂有关,只要你有一个快乐、阳光的灵魂,感受着生命里的爱,不论你的生命里正在经历什么,你的生命都将是快乐优雅的。

    这是一部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9667/6152789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9667/6152789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