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沉沙 > 三百零一第章 秋去云鸿
    嘉安三年八月末,丛中的木樨尚未绽放,秋日的长风便已吹落了江北的最后一枝菡萏。

    自七月边防调动以来,谢长缨便以淮水堤堰工事陈旧为由,先后将仍旧留居淮北的数万百姓分批迁往淮南居住,并借调多方军民加固盱眙以东的淮水防御工事。到得此时,一切已然初具规模,只是自淮北的寥落无人之地展眼四望,便难免令人觉出几分萧瑟。

    这一日天光向晚、城阙披霞,衬得江北无际的广阔平原之上尽是一片苍苍晚色。谢长缨策马扬鞭自淮水畔折返时,正见西方天际的夕阳与云海已交织着凝成深深浅浅的绛红夜紫,浓墨重彩地压在了泗口军营的望楼之上。

    今日淮水工事进展顺利,故而同行前去的几名将领已早早地收工回营,而谢长缨则多留了半个时辰,抚慰了一番堤堰之上劳作的士兵与百姓。眼下诸方无事,她便索性收了收缰绳,而后任由战马闲步前行,颇为悠闲地展眼欣赏起了四下里的仲秋景致。只是不过多时,她便遥遥望见谢迁自军营的方向策马疾驰而来。

    谢长缨勒马缓行,待到对方行至近前时开口问道:“……怀真?营中有急事?”

    “彭城有变。”谢迁在她身侧拨马调转方向,而后与她并辔前行,“未时正有徐州军的斥候渡河而来,声称七日前彭城遇袭,次日一早便遭围城,来者似是昭国的青州军。”

    谢长缨蹙了蹙眉,旋即冷笑道:“竟然忍到如今才出手么……此事当真?那名斥候可有凭证?”

    “的确有现任彭城内史的手书印鉴。”谢迁应了一声,亦是当即捕捉到了她言语之间的微妙之处,“方才知玄说……‘如今才出手’?你早已有所预料?”

    “算是如此,否则我又何必迁居百姓修筑工事?”谢长缨颔首,将此事一笔带过,转而道,“这些不重要。那斥候可曾提到如今彭城的粮草与防御状况如何?大致能够支撑到几时?”

    “彭城历来便为屯兵之所,即便如今未有重兵,也不致旦夕破城。粗略算来,彭城守军支撑一月当是足够。”谢迁说到此处,不免狐疑地反问道,“知玄突然问起这些,是有何打算?自此出兵彭城,可用不了一个月。”

    “自然不会是作壁上观,我只是想兵不血刃而已。”

    “你知道这不可能。”

    “我指的当然不是收复彭城,淮北如今并无山川屏障,原本便不是久留之地。”

    谢迁心下了然,在与她颇为默契地对视了片刻后,转而问道:“这之后呢?你可不会令敌人平白占了淮北而不付出半点实质性的代价。”

    “这之后,自然依照那个最大胆的设想行事。”

    “……我明白了。”谢迁轻叹一声,抬眼时已见营地辕门近在眼前,便当先勒了缰绳翻身下马,转而对谢长缨道,“走吧,知玄不妨亲自去和那几个人谈一谈。”

    “嗯。”谢长缨颔首应下,亦是跃下马背将缰绳交与一旁的马曹士兵,而后与谢迁一同向军营的主帐走去。

    此刻余霞散尽,夜幕渐起,远处的红叶青山之间隐有雾色幽浮,衬着飞掠南行的雁阵与三两爬升的疏星,便更添了几分清寂与萧瑟。

    谢长缨掀帘步入主帐,在抬眼瞥见静坐等候的三四名斥候时,便得体地含笑开口:“今日淮水之上事务冗杂,劳各位久等了。不知诸位南下前彭城局势如何?南下时又可曾遇上敌军追击?”

    那几名斥候听得这番响动,皆是忙不迭地起了身向她行礼。而其中为首的斥候紧接着又解释道:“谢将军今日款待,末将感激不尽。我等夤夜缒城突围时,敌军已然在彭城郊野合围。同行出城的约摸有六七支小队,如今看来……似乎只有我等侥幸避过了敌军的搜捕。”

    “六七支小队么……我明白了。”谢长缨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

    彭城一带的地势并不利于隐匿踪迹,昭国的军队既已在城南阻截了其他几支小队,当真会正巧“漏下”了他们么?

    心念陡转之间,谢长缨已然打定了主意,因营中的几名裨将已核实过了几人的身份,她便也不再多问,只是追问道:“几位可知当初敌军的前锋从何方进攻彭城?”

    其中一人蹙眉回忆了片刻,恭敬地应道:“谢将军,此事因昭国士兵在边境互市之中寻衅滋事而生。那时敌军最早突袭的是正北方向的城门,随后其主力自西北方而来,包围了彭城。”

    “果然,昭国青州军若想南下进攻彭城,便必须在留城屯驻粮草辎重。”谢长缨微微颔首,吩咐道,“既如此,烦请诸位设法告知彭城守军,便说泗口镇的玄朔军已知道了前线的战况,不日便将出精锐轻骑突袭敌军粮草。请彭城内史务必保住城中的守军主力,等待会和。”

    几人未曾想到谢长缨答应得如此爽快,此刻俱是一惊。片刻后,那名为首的斥候方道:“既如此……我等定当不辱使命即刻动身,将您的决定带回彭城,以正士气。”

    “诸位不必心急,此去彭城路途凶险,不妨在此稍作休整后再行动身。”谢长缨摆了摆手,随即唤来门外戍守的士兵,转而道,“领这几位客人去空闲的营帐中歇息吧。”

    “是。”

    士兵应声行礼,而几名斥候亦是谢过了她的这一番安排,随着领路的士兵离开了主帐,向别处而去。

    待得无关人等走远,谢迁方才打量了一番谢长缨此刻的神色,笃定道:“你在怀疑他们。”

    “他们能够在敌军重围之下脱身南行,的确太过蹊跷。或许昭国主将是有意放他们通风报信以求阻击玄朔军精锐,也或许是最坏的情况……”

    “……最坏的情况就是,这几人中,已有敌军的耳目。”

    “不错,所以有些话,我只对他们说了一半。”谢长缨笑了笑,侧目看向他,“我们自当出兵,却不必当真奔袭留城,只放出这个风声便好。”

    谢迁意会,将她这番话续了下去:“待到敌军分兵留城以求保全辎重时,我领这一行将士前去彭城接应守军,协助他们尽快渡河来此驻扎。”

    “不错,两地奔袭却仅得一空城,这对于昭国人而言,可不算是好事。至于我们……”谢长缨说到此处,不觉轻嗤一声,“固守广陵郡境内的淮水防线便是,届时敌军兵锋‘乘胜’南下,自会选择防卫不甚严密的盱眙及西线渡口。”

    “知道了,我尽快去挑选北上的人手。”谢迁也不再多问,颔首应下后便要动身前去着手准备各项事宜。

    “怀真,”谢长缨微微侧目,思忖片刻后,又道,“此去淮北并非坦途,接应彭城守军的兵力也不宜太过冗余,你务必诸事小心,以保全我方实力为上。”

    谢迁听得此言,自是笑道:“这是自然,知玄尽管稳住此处的局势便好。”

    ——

    次日拂晓时分,那一行斥候便自泗口镇的军营动身渡河,循着山野间的小径星夜兼程赶往彭城。与此同时,谢迁亦是整顿军容,在那几人已然渡河远去后,方才领了千余人马徐徐渡河,循着泗水溯流而上,向下邳郡的睢陵进发。

    此去彭城四百里,几名斥候于山林中昼夜疾行,终于在第四日傍晚时分赶到了彭城远郊。他们隐在葱茏的林木间极目而望,便见远方的原野之上有徐徐的长风拂动荒草迷离,而敌营旌旗连绵猎猎鼓动,簇拥着更远处的城墙如怒涛之上岿然不动的磐石。

    几人无言地面面相觑了一番,皆是不再前行,借着林木的掩护在远郊歇下脚来。直至暮色四合之时,他们方才再次动身上马衔枚疾走,绕过敌军主营的方位向彭城的城池而去。

    只是几人行之未远,四下里便有马蹄声骤然迭起,在此埋伏已久的昭国士兵们挑着灯拍马列队,不过顷刻之间便已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见得此景,为首的斥候却也并未流露出太多惊惶警惕之色。他只是无奈地轻叹了一声,便打着手势示意同行之人勒马停驻,并不做无谓的反抗。

    而那一行昭国士兵中亦有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6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6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