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沉沙 > 三百零二第章 雾沉半垒
    嘉安三年九月初,玄朔军调集前锋于睢陵驻扎既定,先后派出斥候查探彭城以北的情势,做足了奔袭留城补给线的姿态。而彭城前线的昭国将领们在多番商议过后,终归不敢轻视玄朔军在睢陵地界的行动,当即决定调动主力回援留城补给线。

    九月初七戌时末,彭城城郊的昭国青州军夤夜拔营起寨,向北赶往留城。而当潜行于城外的宁朝斥候将此事报入彭城官署时,身后便是受命自睢陵赶来的季沉谙。

    “阁下是玄朔军的季长史?”彭城内史邓勰见得斥候身后的来人,忙起身迎了上来,试探道,“想不到谢将军竟派了您来,不知他的对策是……”

    “邓内史不必如此客套。”季沉谙瞥了一眼官署中众人的神色,也不再与他多做客套,开门见山道,“还请县令会同城中将领,尽快动身随我南下睢陵,与谢校尉会合后同往淮水以南布防。”

    邓勰讶然:“这……先前谢将军传来的消息不是说,玄朔军将会奇袭留城逼其退兵么?如今敌军已去,为何不能据守彭城?”

    季沉谙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有此一问,神色淡然地摇了摇头:“邓内史可曾想过,您此前派出不少人手设法避过敌军耳目南下报信,为何偏偏只有那一支队伍在敌军重围之间来去平安?”

    邓勰默然片刻,叹道:“本官并非不曾怀疑过,但……如您所见,彭城的防卫并不曾泄露,城内也始终不曾有奸细活动的痕迹。”

    “这是自然,倘若那几人当真变节,只怕在他们抵达泗口时,彭城便已失陷。”季沉谙颔首,又道,“玄朔军在江北亦有自己的难处,如今若是贸然与敌军正面交锋,大宁未必能够占得优势。且先前朝廷听从谢将军的谏言迁居淮北百姓,也是做足了此地不可长留的准备。无论如何,还请邓内史尽快做出决定。我虽是奉命而来,也不会在此停留太久。”

    邓内史听得季沉谙言辞之间并无转圜之意,便也明白了谢长缨多半另有谋算。他自是不敢在此等大事之上横生枝节,只是斟酌了片刻,便长揖应道:“既是谢将军的决策,我等自当竭力配合。”

    季沉谙亦是得体回礼:“如此,便有劳邓内史为此奔走一番了。”

    邓内史摆了摆手,作势便要引着季沉谙同往屋外而去:“哪里,哪里……只是下官也不过一介小小县令,在军营里说的话够不上多少分量。还请季长史与本官同去,以便向那几位将军校尉说明谢将军的安排。”

    季沉谙自是颔首随行:“此事攸关,自当效劳。”

    ——

    这一夜无星无月,风声猎猎地穿过彭城郊野的平原,掩去了城墙之内的嘈杂响动。次日天将拂晓之时,彭城城内驻守的将士们便已集结完毕,在几名将领的带领之下整装登船,沿泗水航道顺流而下。待到第二日入夜之时,自彭城南下的这一支队伍便在泗水与睢水合流之处与睢陵前锋会和,同往泗口镇而去。

    嘉安三年九月十四,诸方人等于泗口镇会师,而彭城守军之中的几名话事将领也自是随谢迁与季沉谙动身前往泗口军营,在主帐中协商双方人马此后的布防与对策。

    在例行的客套寒暄过后,其中一名将领当先看向谢长缨,发问道:“谢将军,先前在彭城时我等不敢贻误战机,但到得如今,还望您能对此番决策解释一二。”

    谢长缨对此自然已有预料,她向那人笑了笑,继而答道:“诸位,如你们先前所见,敌军此行来势汹汹,而玄朔军主力在扬子江以南,江北都督亦是移镇江都。如今远水难救近火,徒然与之为敌不过是逞匹夫之勇因小失大,保住淮北兵力伺机而动方为上策。”

    发问的将领一时沉默下来,而随行同来的邓勰却是意识到了些什么,当即问道:“谢将军,您的意思是,先前您向朝廷进谏,请求迁居淮北百姓之时,便已预料到了如今的战事?”

    这番话问得刁钻,若是不慎,便有隐瞒军情、里通外国之嫌。谢长缨只是略作思忖,便从容道:“邓内史,在此之前,仍旧留在淮北的百姓便已逐年减少。至于本将向朝廷进谏,也是为了疏浚淮水河道、加固下游渡口的防卫。此次索虏猝然南下,泗口军营派出的斥候也不曾预先察觉到他们的异动,却不知县令是见过些什么,方才做出了这样的猜测?”

    邓勰沉默半晌,终究摇了摇头:“彭城的斥候对此亦是一筹莫展,可这一场战事终归须得详尽报入秣陵,故而下官斗胆,想知道谢将军这里是否有一些不同的发现。”

    “事实上,泗口镇的玄朔军并不比诸位知道得更多。至于撤离淮北之事,本将已然如实修书呈入朝廷,诸位不必担忧。”谢长缨微笑颔首环顾了一番众人的神色,亦是不再深究他方才隐含冒犯的话语,直言道,“诸位若是没有其他的疑问,便请听一听我此后的安排吧。”

    几人听得谢长缨已然致书朝廷,自然是不便再追问深究,纷纷附和道:“谢将军请说。”

    谢长缨信手取了一支湖笔,以笔杆在主帐中悬挂的江淮舆图之上大致划出了一个方位:“诸位想必也知道,淮水流经徐州地界入海,其间有数处河道渡口可抵淮南。而邗沟开凿于淮阴城西的淮水河道,自此向南经江都入江,为广陵郡南北要冲。本将之意,是请彭城的将士们沿淮水下游东行,自淮浦至淮水入海口凭依河道布下防线,严密监控淮北的可疑动向,以免敌军自此伺机突围。而泗口军营的玄朔军兵力负责镇守广陵郡境内余下的淮水防线,届时依照敌军行迹伺机而动,便可反攻淮北驱逐索虏。”

    一名彭城将领不禁问道:“仅仅是广陵郡么?淮水在徐州地界流经临淮、广陵二郡,临淮郡境内更有淮水下游的重要渡口盱眙,若是敌军自此处推进战线,该当如何?”

    谢长缨笑意诚恳:“临淮郡境内的淮水防线先前是由临淮郡守慕容蹇全权负责,如今他为江北都督,此事便交与其昔日的副将主持。玄朔军虽派了兵力驻扎于广陵郡北部的泗口,也一度奉命承担了此地的淮水工事与彭城撤军的决策,但终归不便于长期干涉临淮郡的防线调度。不过也请诸位放心,徐州素为大宁领土,若是广陵郡中安排得当,本将自会及时联络现任的临淮郡官员,力求尽快完成对盱眙防线的加固——不过,此事在实施前,终须报往秣陵裁夺方才合乎规矩,为保万无一失,不知怀真可愿走这一趟?”

    她这一番答复编排得天衣无缝,令一众将领一时也寻不出其中的破绽。而谢迁便是在此时首先应和道:“扬子江以南便是三吴腹地,我等身为大宁将士,自不会任由索虏来去。如今江北无险可守,若能在淮水一带挫敌锐气,末将自当听从安排。”

    此言一出,几名玄朔军中的将领便也次第应和起来,彭城守将们见局势已定,而他们承蒙玄朔军相救,也的确不便再做过分的要求,便也先后应声附和,接下了谢长缨安排的差事。

    ——

    此后不过数日,两方便各自调兵扎营,担负起了广陵郡淮水沿岸的防卫。而在淮水一带的布防已然徐徐走上正轨时,北上回援留城的昭国青州军也在扑空后再次整兵南下抵达彭城郊野,只不过到得此时,他们眼前所见的,便唯有人去城空的寂静与萧瑟了。

    主将萧子平此行是奉萧望之密令突袭徐州,他见得此景,心下立时明白了对方声东击西的对策,一时之间不由得流露出了些许愠怒之色:“……可恨,中计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