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沉沙 > 三百三十二第章 霜风催紧
    嘉安五年八月十三,亦即宣城文氏传讯四日后,慕容临将中领军所辖禁军暂交于桓彦之代领,又命丹阳尹傅贤、五兵尚书朱明允等协助布防,便引亲随渡江北上,部署徐、兖二州防卫。

    而当这一则消息传入岭南始兴郡时,会集于此的一众人等亦不免生出了因时而动之意。

    “临贺郡侯在此时北上布防,却不知是否为诱敌之计?”座中的幕僚揣摩了一番孙嘏的神色,末了,话锋便是一转,“若非如此,今日之机,便是万不可失。”

    孙嘏若有所思并不开口,一旁来自义兴周氏的使者却道:“即便是诱敌深入又能如何?如今宁朝主力皆顿兵北境诸城,而秣陵禁军不过万余,除却他本人外,亦无甚可用之将。如桓彦之、朱明允之流,虽懂些行伍之道,然而或是年轻、或是平庸,皆不足为惧。”

    孙嘏听得此言,却是转而颇有深意地笑问:“义兴周氏的消息果真灵通,只是若要动兵,便终归需得扫平三吴与越地的那些小麻烦——不知你们的家主,可曾将此事安排妥当?”

    “临贺郡侯是听信了我周氏的上疏,才放心北上的。至于越地的那些小麻烦么……呵,若无朝廷的支持,他们算得了什么?”

    孙嘏若有所思地沉吟起来,好似尚未下定决心,侧目看向了一旁的军师严烈:“严先生意下如何?”

    严烈避席起身,正色道:“将军,我等本居岭外,岂可长居于此,传之子孙?如使者所言,今宁朝主力皆在淮南、江陵,未有还期,我等以麾下之思归死士,掩袭水路重镇,何愁不能破敌而速取秣陵?朝廷常以我等与周氏为肘腋之疾,若待主力班师,息甲余岁,而后遣名将精锐过岭,恐不能当。而若是他们在淮南与江陵失利,北方索虏更当以我等为流寇匪类,绝不会如宁朝一般姑息。”

    使者问道:“我等也知诸君善于水战,却不知诸位若有意北出南岭,可有舟船为战?”

    “使者以为,此前数月,在下因何而频频往来于南康郡行商?”

    “听闻严先生是与亲随扮做了商人,往南康郡山中伐木,低价贩售板材。”

    “正是。”严烈笑道,“我等借口往下游贩卖板材入山伐木,此后又以人力财力不逮为由于当地贱卖。百姓贪图廉价,自是抢购一空。赣水之上多有暗礁、水流湍急,这些板材不易卖出,如今大多仍旧存于当地,官府亦未有疑心。将军若有意出兵,便当先取南康,而后依账册取回板材,制成舟船只需旬日,朝廷纵有何等灵便的消息,也无法在此间迅速出兵赣水。”

    幕僚听罢,忙起身附和道:“严先生此计甚妙。前日里属下也已派人探过了沿海的情况,宁朝如今海路废弛,海岸数里外便几无巡察舰船。将军若有意取此道奇袭,亦是无需担忧。”

    “好。”孙嘏听到此处,便也站起身来,扬声吩咐道,“此战便由严先生先行领三万兵马奇袭南康,待舟船完工后,本将领兵沿东海北上直取京口。还有,义兴周氏此番相助,令本将感激不尽。本将也不愿令你们太过涉险,便请周氏的诸位牵制住越地的朝廷官员与驻军吧。”

    几人听得这番安排,齐齐应声:“是!”

    ——

    嘉安五年八月二十一,会诸将顿兵寿阳,孙嘏遂乘虚而出,举众寇南康、庐陵、豫章诸郡,守相皆委任奔走。

    ——《十二国春秋·后宁卷》

    ——

    九月初七,秣陵台城。

    “……如今豫章陷落、浔阳告急,临贺郡侯怎么还没回来……”

    “……听说是为了部署沿海的水师防线,以备海上突袭……”

    “……大宁的主力都在江陵和淮南了,江北哪还有多少水师能够部署?恐怕渡江保卫秣陵都难啊,更别说千里迢迢支援浔阳了……”

    “……部署?别是在部署着逃往江北吧……”

    “……可别,江北又是什么好地方?先前还以为洛涧大捷振奋人心,却不曾想……”

    顾宸晏披着黎明前的星月行至朱明门下时,正听得执笏等待朝会的百官们切切察察地讨论着近来的局势,其中有不少正是自吴越州郡应召而来的官员将领。他们的言辞虽不尽相同,其间的忧惧惶然却是颇为相似。

    他无心与这些人争论其中曲直,只径自行至桓彦之身侧,低声问道:“道元,你可知道慕容先生是何打算?”

    “据他所言,的确是为了部署沿海与淮水防线,此外,还需将秣陵调往江北的粮草妥善安排送往前线——皆非易事。”桓彦之说到此处,不由得轻叹一声,“其实台城禁军操练得当,我也受命在京口晋陵之间加重封赏征募士兵。眼下秣陵的局势还算不得危急,只是……人心思变。说起来,长宁,你与顾太宰常常受召入宫,可知陛下是何态度?”

    “陛下除却询问公务外,并不多言。”顾宸晏摇了摇头,抬眸看向了太极殿的方向,“不过,今日想必是不得不表态了。”

    二人正在低语之时,那边有司官员已在钟声里行至朱明门前,扬声诵道:“卯正已至……”

    顾宸晏与桓彦之默然地对视一眼,各自举步入列,随百官执笏上殿。

    今日的大朝会自是避不开岭南叛军,朱明允当先呈奏了江州传来的战报:“陛下,前线来报,豫章城破,叛军楼船顺赣水而下,与守军战于浔阳。眼下湘州刺史桓佑已领亲兵自江陵东行,调动长沙郡的驻军会同湘东郡昭王的援军同往赣水前线,但……只怕未必便能及时抵达。”

    御座之上,卫琰神色平静地听过了他的上奏,只环顾一番殿中百官,道:“如诸卿所见,前线战况告急,朕命谒者召各位入京,便是为了商讨江南京畿的防卫调动之事。”

    百官之中已有不少人颇有深意地交换了一番眼色,听得此言,便有人当先执笏行礼,道:“此事关乎社稷,臣等自不敢怠慢。可……眼下江南各郡兵力也算不得充盈,毗陵郡东临江海门户,对于海上的异动也是不得不防,只怕无力支援太多。”

    随即便有其他临郡官员陆续出言附和。

    “宣城、庐江二郡只隔一水,如今庐江郡治已交战火,江州主力又大多随谯王殿下驻扎淮南,余下的又需守卫宛陵,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因着前些时日临贺郡侯的一番调度,吴兴的仓储已然告急,纵有兵马,也难调度……”

    顾宸晏目光轻轻一瞥各路陈词之人的神色,便已明白过来:这些人虽不过是郡中长官的使者,却也挑明了各方的意愿皆想据城自保,了无回援秣陵之意。如今顾荣、荀越等文臣不善军务,而留在秣陵的将领又大多威望不显,一时竟也都顾忌着不敢率先开口。

    他目光回转时,正见桓彦之几番踌躇,好似终于定下了争辩之言。

    然而,还不待桓彦之出列进谏,卫琰便忽地在众臣将将止歇的话语声中淡淡开口,其间似有叹息之意:“诸卿可是将各地的境况说完了?”

    殿中百官常年习于察言观色,自然明白此中意蕴,一时皆是识趣地收敛了几分。

    “既然说完了,朕也有一言相问。”卫琰缓缓起身,环顾着殿中众臣,语调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江州告急,叛军进逼国都,诸卿在此时仍言自保,不知保的却是什么?是保证被叛军逐个击破,还是保证淮南前线补给断绝人心思变,引得索虏铁骑饮马扬子江?”

    他略微顿了顿,不待众臣有所反应,便又看向了桓彦之:“桓小将军,前日里临贺郡侯便上疏请以厚禄征募丹阳守军,不知如今由你接手后,情况如何?”

    顾宸晏心下一叹:果然,若想当真压制住这些人的心思,终归还需借一借慕容先生的名号。

    而桓彦之听得此言,已是肃然出列,道:“回禀陛下,一应事宜皆依照临贺郡侯的安排行事。臣已派遣新征的兵丁前往白石垒与石头城修筑防线,再会同两万台城禁军与丹阳守军,想必……仍有据守之力。”

    他亦是略微咬重了“临贺郡侯”四字,隐有附和之意。

    “如此便好。”卫琰笑了一声,再度环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9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9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