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半杯清茶 > 第2章 心态
    自从大勇被推荐“工农兵学员”落选后,每天无精打采,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了最初的拼劲,感觉世道不公,更感觉自己的出身拖了后腿,原本的心劲也没了,在没有新的目标之前,总是唉声叹气。生产队长三番五次的劝说也没能让他踏实下来,大顺的劝导让他感觉到让他认命,父母的心疼他看在眼里,让他觉得在家里不忍心面对,基本在家打个照面就出去了。正在他心有不甘的混日子的时候,孙红军这个村里的上进青年回来了。孙红军比大勇大5岁,小时候是孩子王,孙耀金跟大勇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也是他俩的主心骨;他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帮着干了几年活,到了19岁的时候,由生产队推荐去参军,他总说他爷爷参加过县城解放的战役;但是听村里的老人说,不是正规军,只是村里的民兵,去是去了,刚到县城,县城已经解放了,就是帮着解放军抬了抬军用物资,然后就回来了。所以他认为根正苗红,参军就成了他的目标,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当兵的第四个年头,在部队也没混出个名堂,和平年代大家都在建设祖国,他也没有什么立功表现,就是普通士兵;但是据说这家伙能说会道,人也精神,在服役期间有军区的到他们连队视察,有个师长看上他了,当了一年的警卫员;年龄一天天的大了,都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家里也总写信劝他复员回家,兄弟们多,他是老大,家里需要他,说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不回来,三里五乡的好姑娘可不会等他。最终,他听了家里的意见提出复员申请,师长看他一年来鞍前马后也不容易,就托老战友给他在省城一个供销社谋了个差事,虽然不是商品粮,那个年代这样的工作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呢。

    红军回来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大勇和耀金听说后,因为没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尤其大城市有极大的好奇,正想着去他家听听长长见识;他俩刚走到红军家门口,还没进院子就听到里面很热闹,你一嘴我一句的,大勇说估摸着得有七八个人;偶尔听到几声女生的声音,耀金说听着耳熟;大勇说都一个村的,肯定都认识,听哪个都耳熟。门大开着,推开门是一个驴棚,一头黑色的小毛驴本来是竖着耳朵听里面的说话,见他们两个进门直接转过头来盯着他们俩,大勇做了个嘘的动作,毛驴倒也乖巧,径自地头吃草料去了,不然有可能比狗还好使,估计看到他们进门要叫几声。进院的左边是鸡舍和猪圈、厕所,往正门走过去旁边有一棵枣树,猪圈的北边有两个大杨树,驴棚的旁边是一棵槐树,槐树往北紧贴着房檐靠着一个梯子,用来上房晾晒农作物;推开正厅的木门发出吱吱声,估计里面太热闹了,都没听到他们进门;往右进入正房,掀起门帘,三儿站在门旁边吓一跳,看到是大勇赶紧叫哥;红军看到他俩来了紧着往门口迎着走,一手一个把他俩拽了进去,进去后发现炕沿上整齐的坐着一排,下面一张四方桌围着一桌,上面有糖有瓜子,红军靠着一张桌子,上面有几个茶杯,里面泡着半杯绿茶,还冒着热气,转过身,门旁边左边站着六子,右边站着三儿,因为六子和三儿不爱说话,所以从门外听着就七八个人的声音;透过炕沿上几个人的缝隙看到炕上还有两个人,一个年龄大的是红军的母亲,依偎在跟前的正是前两天跟孙耀金一样上学迟到的马俊梅;孙耀金看到后下意识的转过头,尽量不去看炕上的人,挤坐在方桌旁边的长凳上。“好了,这回肯定是全了,从小一块儿玩大的都来了,男的聚这么全,我年龄比较大,说两句”红军话音还没停下来,就听到2队生产队长的儿子孙卫东说:“那是呀,要是按照辈分,你还得管我叫叔呢”,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哪都有你,显摆啥,被选上上大学了,这个屋放不下你了吧”大勇瞪着眼睛说,大勇一直怀疑写检举信的可能就是他们家,卫东的父亲心机比较深,每天背着手,说话阴阳怪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支书呢;“怎么着,吃不着枣嫌枣酸呀,没办法,这是命,反正我们家往上几代人都是贫农,虽然穷,但是有骨气呀,国家政策好,给我们这些穷苦人做主,对吧,大侄子”,大家又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大家都清楚两个人已经杠上了。红军见话锋转到他这,赶紧着把话题岔开,“不管谁混好了,那都是咱村的骄傲,不管谁有这样的机会都要珍惜,不管谁在外面混好了,都别忘了咱们一起玩大哥们儿,互相帮衬着,以后哥几个都有机会。”,大勇刚要接着话茬再杠卫东,就听见炕上的声音“啥哥几个啥的,妹子也想去外面看看哩!没人想着我点,我大老远过来一趟不白来了。”说着大伙又一阵儿笑声,“对对对,落不下你,你现在跟耀金一样,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其他的先不要考虑,一个女子,总想着往外跑,你看看我好兄弟耀金,进屋都没说话呢。”红军笑着看看孙耀金,只顾自个低着头,一边听大家说话一边吃瓜子呢。

    孙耀金看着红军冲着他乐,又用手捅咕了他几下,他放下瓜子拍拍手,站起来说:“我觉得哥说的对,当下既然在校作为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我觉得那位说的也对,未雨绸缪,我作为家长长子,下面还有几个张嘴的,爸妈已是用尽全力了,如果我毕业没有好的出路,那这个学上的不值,几个弟弟本来对我上学的事都有意见,要不是我半工半读,后半辈子估计得让几个弟弟骂死,现在形势不错,女子在村里的各个战线上都不输男子,她们有出去能力,也有出去的实力,应该出去见见世面,不比男子差。”马俊梅一边听一边点头,中间孙耀金说话偶有停顿的时候,她还嗯啊的搭着腔,一唱一和的让红军看在眼里。“唉,你俩应该认识吧,一个学校,同一届不同班而已,哦,我再正式介绍下,这是我表妹,就邻村,应该出了耀金有认识的吧;社会新青年确实不一样,受教育程度高了,对社会面的认识也确实深一些,就差出去见见世面了,你俩的想法不尽相同,我看好你们两个。”“看好什么?”三儿冷不丁的说了句话,大家又一阵哄笑!“看好他们以后比你强,看他们以后是村里的骄傲,还看好啥,难不成还看好他俩处对象呀,哈哈哈哈”,说话间已是黄昏,马俊梅又经他们挑逗,一边说着讨厌一边往炕沿蹭,说是生气了,欺负人,要回家。红军妈一边笑一边拽着马俊梅说,瞎闹哩,姨妈现在做饭,吃完饭走,不跟他们一块呆着,跟我做饭去,说着跟着马俊梅一块儿进了厨房。马俊梅下炕也提醒了大家到了吃饭的时辰,大家也纷纷的散去,尤其卫东,从大勇一进门两个人就互相看着不顺眼,时间长了真说不好会再吵起来,第一个就出了门。都往外走的时候,红军拽住了大勇和耀金,把别人送出门后,进来把他俩有按下去,坐在板凳上。“你俩就别走了,在这随便吃点吧,一会儿让我妈跟你两家大人说一声,我还有事跟你们说,你们歇会儿,我去厨房看看。”红军说完进了厨房,他俩做个对面大眼瞪小眼,一脸期待。

    正在他俩猜测红军要跟他们说啥的时候,红军从厨房提着一瓶白酒,另一只手端着半盘花生米,怀里还揣着一盘腌制好的萝卜根。“会来事吗,就看着,搭把手呀,耀金去厨房拿碗去”,大勇接过红军手里的东西,麻利摆在桌子上,耀金闷着头钻进厨房。“婶子,我哥让我拿几个碗”,说着话看着坐在灶火边的马俊梅,红军妈听着耀金说的话,确看着他在对着马俊梅。“哈哈哈!耀金来这,随便拿,看着脚下,家里乱,别绊倒,尤其是别碰到外甥女,讹上你你可赔不起,小军难得回来一次,你们好好歇会儿,不着急走”,马俊梅听到后下意识的挪了挪板凳,耀金侧身走过去,看着在墙上掏出来橱柜,拿了三个碗又侧着身挪回去,头一不回的进了正房。

    孙耀金把拿过来的碗分发完,坐到红军旁边开始倒酒,把瓶盖拧好放跟前看了眼红军,红军端起碗扫了他俩一眼,他们两个默契的端起来看着红军。“难得聚一次,有啥心里话今晚都说出来,哥在外面也学了点东西,看对你们有没有启发和帮助,喝一口,你俩想想从哪开始,别每天发牢骚,别自以为是,出了门才知道咱们就是井底之蛙,没见过的太多,不知道的太多,不会的,需要学习的太多,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化很大,跟人打交道跟咱在村里也不一样,也别总想着自己有多大本事,有多大抱负,你以为你想的那些就是天了,你出去了你才知道,你想的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眼巴前的事,不是个啥,干!”红军话里有话,虽是冲着耀金说,耀金也明白是在提醒大勇。大勇喝完一口,把碗放在桌子上唉声叹气。“哥,我就是气不过,也不想认命,我是没多大能力去做多大事,但我有学习的能力,不会的我可以学,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国家政策的倾斜对我是不公平的,将来我有机会去到更高的学府去学习,也是对国家一种更好的汇报,你说按照现行的标准,我哪样不比他们几个好,总有一些小人,觉得条件没别人好,也见不得别人好,就深挖别人过去,挖出几代人,然后找出毛病来去检举;既然是过去,干嘛用现在和将来的标准来衡量我,我又没做过那些事情,再说了他们那会儿也是被迫的,都是经过调查的,为啥就不让我去了,我想不明白。”大勇说完一把抢过去酒瓶往碗里倒了一口喝了下去。“这些话哥几个坐一起,发发牢骚就算了,不敢出去胡说八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传的多了人言可畏,到时候组织上不是只找你一个人,再个我也清楚你说的是谁,制度是允许检举的,有些过去咱们左右不了的事情,不去想它了;但是现在也不比以前了,社会在进步,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不否认你的想法现在看是最好的,以后谁也说不好,心态要摆正了,现在不说了吗,先找个事干,干着干着兴许喜欢上了,喜欢上了兴许就能干出点名堂来,这话咋说,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我回来两件大事,一是相亲,第二就是为你的事回来的。相亲这块,你俩都认识,咱村的,孙丽娜,人老实,孝顺,成分也没问题,有个弟弟有个妹妹,上过初中,这就挺好了,我认为没问题,也对未来进行了一下规划,她家也没大的要求,就是要辆自行车,她弟弟马上上中学了,不方便,我们家觉得不过分就应下来了,你俩没准今年就能喝上喜酒。”说着拿过来酒瓶给耀金和大勇倒上又给自己倒了一口,笑着说:“人这辈子不能图的太多,活着太累,干好当下就好,保持好乐观向上的态度,把握有利的时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畅享一下美好的未来,人这一辈子足矣!就像一杯茶,我们努力的把它做的满满当当的,但是到头来,能喝就半杯,经历的那么多,真正让你发自内心的,想努力做到的也就一两件,而我们真正做到的,努力去做的无非就是那半杯清茶。”红军说着话,孙耀金听进去了,也陷入了深思,也许没全听懂,但是觉得有道理。“说第二件事,哥在省城干还可以,领导也给予了认可,虽然不是正式工,我知足。回来前,领导说,每天进货,唯一的脚蹬三轮车三天两头的坏,耽误事不说,修起来还麻烦;单位就三四个男的,忙起来都顾不上,女同志爱干净,又不愿意碰;所以就说看看让我物色一个临时工,有工资,但是很低,我觉得大勇可以,累点,修理个三轮车对你也是大材小用,我也清楚,我的意思是你先干着,说起来那好歹也是个正经工作,再个一来二去的长长见识,尤其跟人打交道,管吃不管住,跟我一块挤着就行,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干其他的工作,也有机会干你喜欢的事情,再者家里少双筷子,减轻点负担,你考虑一下,如果可以,这次就跟我一起走。”说完对着耀金和大勇使了个眼色,三个人端起碗一饮而尽。

    三个人喝完擦了擦嘴,这时候,马俊梅从厨房抱着一箩玉米面个野菜和一起的贴饼子进来;“姨说不让你们喝了,尤其是他,明天还要上学,队里还有活,不能耽误事。”说着把饼子放到正中间,把酒和碗都收了起来,拿回了厨房。孙耀金知道说的是他,也是主动把碗递给的马俊梅,递过碗还低着头用手扣了扣脑门,以此来掩饰自己跟马冬梅眼神正面相对。大勇拍了一把大腿,把孙耀金从思绪了拉了出来;“不想了,哥你走之前给我个信,我这几天准备一下,料理好家里,然后跟你走,啥也不想了,到那都听你的,你就看兄弟的,不会给你丢人的。”大勇说着话看着红军,心里像是多年积攒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放下了,觉得心胸开阔了,感觉还有希望,就寄托在红军这里,寄托在省城。

    那时候没有污染,虽是夜晚,但是晴天的夜晚满天星,加上月亮的照射,村里的建筑分明;虽然分不清树木的品种,但是罗阔很清晰,大勇和耀金从红军家出来,往家走的路上,两个人并没有交谈;也许大勇在想着跟家里怎么说,都应该准备些什么,应该走之前跟家里交代些什么,怎么能让爸妈放下心来,听了红军的话心态要不要再调整调整,偶尔从侧面能看到嘴角往上翘,也许心里想通了,心态调整好了,想着将来的美好,高兴的想笑;耀金更是一遍走一遍用手抹着满脸,有时同样高兴的想笑,也许他在想着跟马俊梅的境遇,也许他在想着红军说的半杯清茶,想着明年他毕业了他的想法会不会有大勇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0301/680641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0301/680641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